Kamaro’an:溯源阿美族部落工藝與生活哲學,製作恆久耐用的物件

Kamaro’an緣起自傳遞部落工藝與生活觀,順着季節,天然材質,手工謹制。共同主理人云帆說並不希望情緒綁架「搶救即將消失的工藝」,而是用舒服的態度讓更多人瞭解他們想分享的:符合生活需求,內斂、恆久耐用,真正踏實的人器關係。

2015年創立的Kamaro’an,名字爲阿美族語的「住下來吧」之意,初登場的輪傘草編織燈飾「浪草燈」,使更多人欣賞到部落工藝的細膩;2022年春夏系列「Archetype(原形)」,是由多年在花東紀錄下數十件文物的原形,催生的草編包袋與陶瓷花器;最新發表的秋冬系列「方形剪裁」,則將阿美族日常服飾的底蘊轉化爲包袋與織品,也預告將在日後推出服飾。Kamaro’an對物件的要求不只是美觀,物件背後有着他們對使用的見解,生命經驗的闡述,設計的原則與手工藝的堅持,更有着他們浸淫人類學之後,所想延續下去的珍貴特質。

2022年春夏的「草編葫蘆包」,靈感來自阿美族部落傳統的攜水陶壺,可斜背、系在腰上或作置物籃。 圖/Kamaro’an提供

新發表的秋冬系列「方形剪裁」,結合亞麻織品與皮革製作包袋,將方形元素貫穿裡外。 圖/Kamaro’an提供

從繁星點點到編織出一個宇宙

今夏剛開幕的Kamaro’an House,有別於之前在華山的駐點,隱身在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巷弄中,偌大空間除了展示作品,也有成員們工作、編織的區域,開了多扇窗讓光線透入,使低彩度的空間飽滿明亮。從花蓮搬來的各種大理石砌成不同形狀,有些陳列物品,有些變成點心碟;牆面則以臺灣在地的砂石調製成塗料,再手工上漆;古董桌椅與收藏書籍也在這裡有更多空間分享⋯⋯整個空間就像個工藝結晶,Kamaro’an有了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Kamaro’an House有成員們工作、編織的區域,從打造空間到產品陳列,都讓品牌印象更完整。 圖/Kamaro’an提供

除了空間,這幾年品牌也有深刻的收穫與火花;2021的「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自制與重組〉企劃展是轉捩點:他們以觀察家身份重新檢視品牌角度與使命,盤點多年來在花東各部落採集的數十個日常物件,關注樣貌物件生成的原因,以及手工藝與環境的關係,去探索人們真正仰賴物件的理由:除了功能性,即是貫徹在日常之中使用,各種物件纔有重生的理由,文化亦然。展覽中團隊嘗試創造的素燒陶容器,也成爲2022年春夏系列的靈感與能量。他們從文化的爬梳當中吸收更多,也從初期以單項工藝技術發想的單品製作,邁入概念策展與主題系列,與新空間一起,走向更完整也更自由的品牌樣貌。

2022年春夏系列「Archetype(原形)」,由多年在花東紀錄下數十件文物的原形,催生出草編包袋與陶瓷花器。 圖/Kamaro’an提供

人類學裡的生活哲學啓示

Kamaro’an特別的不只是設計與工藝的平衡,還有探索人類學與風土文化累積出的底蘊;工業設計出身的雲帆,除了受實用主義與民藝學家柳宗理的啓發,也熱愛人類學與文化史。她從生物學家賈克・戴蒙所着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從各角度重新看見人類歷史發展至今的前因後果,鼓舞她去做更多文化上的探索與思索。「去找『爲什麼這個族羣會發展出這個東西?』很有趣,所以回到部落,找出他們對生活與生命與環境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她的夥伴、品牌共同主理人Tipus說的,「傳承並不是把東西做得跟以前一樣,而是去找不同時代的生活哲學。」

目前連同新品推出的展覽,呈現對阿美族日常服飾的研究,以及用薯榔草木染的織品。 圖/Kamaro’an提供

2022秋冬新系列「方形剪裁」,將開發產品的研究過程透過展覽呈現,連同新品一起在House展出。 圖/Kamaro’an提供

回到當代對應,Kamaro’an從初期到巴黎家飾展,再到入選MoMA博物館商店、畢卡索美術館商店,以及進入世界各地選品店與Showroom,雲帆說相對於臺灣人對於部落文化的親近與知悉,海外顧客則是先被細緻的手工藝與質地吸引而購買。「之前在法國展覽時,有個老奶奶看到展示的簍子,分享她幼年時也和長輩使用這類器物的記憶。編織可以算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與生活記憶,從這些點來看,彷彿世界是相通的。」

在Kamaro’an的物件裡,或許能感受到尚未大量製造時,爲家人親手編織物件的記憶,也有精緻溫和的手感與質地,更有着不同文化延續至今的嶄新風貌。如同他們所說,「不用創造很多東西,生活裡的物件和哲學,到最後都是相通的。」器物不要多,只要耐久使用的好東西陪伴,這樣的踏實才是生活最珍貴的事。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