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旅業申請信託紓困貸款償債,臨陣調整擔保物償債能力待關注

近日,凱撒旅業(000796.SZ)就申請信託貸款事項進行系列公告,擬向金谷信託申請3.5億信託紓困貸款,用於回售兌付“17凱撒03”債券,隨後,針對於擔保物之一的土地擔保,凱撒旅業提出因土地抵押辦理手續繁瑣決定調整爲股東所持股票。業內分析,此舉或也是基於因土地質押後處於完全鎖死狀態,資金提供方在擔保措施和幫助企業紓困之間謀求平衡的考量,進行調整。此筆貸款中,不可忽視的是,受疫情影響,凱撒旅業業績不佳,償債情況還需進一步關注。

藍鯨保險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向信託公司申請貸款方式補充流動資金,業內指出,經營壓力大、資金流動承壓的企業傾向於謀求信託機構的“幫助”,藉助信託通道業務進行資金拆借紓困。而信託機構也在規模壓力下尋找業務增長點,對於部分權責分明的“通道業務”,並不會抗拒。

申請3.5億信託貸款兌付債券,“臨陣”調整擔保物

事件的核心,是凱撒旅業的一筆“17凱撒03”債券,起息日期爲2017年6月16日,5年到期,發行總額7億元,目前債券餘額爲4.63億元,每年付息,2017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5日票面利率爲7.2%,本期債券票面利率爲8.5%。

今年以來,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對“17凱撒03”與凱撒旅業主體同步進行兩次信用評級下調,2020年5月6日由AA級下調爲AA-,2020年6月13日再度下調爲BBB級。調整原因是,中誠信國際認爲,新冠疫情對凱撒旅業主業經營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並對現金流造成了嚴重衝擊,短期內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較低,且公司可動用銀行授信規模小,短期內流動性壓力加大,債券償付壓力大。

爲實現增信,10月末,凱撒旅業發佈關於完成“17凱撒03”債券增信措施的公告,以發行人控股股東凱撒世嘉旅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擔保、發行人以所持旗下子公司部分股權質押提供擔保。

11月17日,爲緩解凱撒旅業短期的資金壓力,確保“17凱撒03”按約兌付,保障投資者權益,凱撒旅業向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委託金谷信託設立的單一資金信託申請不超過3.5億元的紓困信託貸款,期限爲36個月,款項用於“17凱撒03”的回售兌付工作。

針對這一貸款,凱撒旅業股東凱撒世嘉以其持有的5800萬股凱撒旅業股票提供場外質押擔保;凱撒世嘉下屬子公司所持部分土地爲本次信託紓困貸款提供抵押擔保;凱撒旅業下屬北京凱撒國際旅行社提供連帶責任。

但三天後,凱撒旅業對申請貸款的方案進行調整,表述因土地抵押辦理手續繁瑣時間相對不可控,最終決定將約定的土地擔保物變更爲凱撒世嘉所持凱撒旅業600萬股股票。

對於這一變更,業內也做出其他層面的解讀,上海律師協會信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馮加慶指出,以土地做不動產抵押,相對而言價值容易確定,未來也易於處置,但一旦質押就處於完全鎖死狀態。紓困貸款的提供方,更多考量的是長遠性的目的,希望所投資公司實現紓困而非處置抵押物,因此會在擔保措施和紓困目的之間謀求平衡。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對這一變更指出,“不排除是因爲股票的流動性更強、潛在收益空間更大的原因”。

受困疫情凱撒旅業業績不佳,償債方案待關注

針對於這筆紓困貸款,業內也有擔憂的聲音傳出,一方面,在於這筆貸款不可忽視的風險,從最新披露的3季報來看,截至3季度末,凱撒旅業總資產、淨資產分別較上年末下滑10.25%、7.53%;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縮減74.86%,歸母淨利潤爲-1.93億元,同比下滑189.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048萬元,同比縮水101.1%。

作爲受疫情影響較爲嚴重的旅遊產業,凱撒旅業今年經營業績大幅下行,也有不少無奈。自2020年1月27日期,凱撒旅業暫停經營出境旅遊團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同時受疫情影響,航空鐵路客流減少導致配餐量一定程度下降。

“若紓困信託貸款按時發放,將有助於減緩凱撒旅業回售債券償付壓力”,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表示,將持續關注貸款的放款金額、到位時間、回售債券相關的資金籌措及償債方案的落實情況。

但以凱撒旅業目前的業績以及主體信用評級表現,信託公司及委託人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可忽視。

“紓困貸款、紓困基金是面對包括上市公司、特定企業出現流動性困難時,在當地政府認定後,向基礎資質較好,但受困於環境或產業結構調整,發放的一種特殊目的的貸款,並不屬於完全的商業貸款,不完全遵循市場化原則”,在此基礎上,馮加慶指出,“紓困信託貸款確實相比於一般信託計劃存在較大的風險,期限長,流動性也較低,所以擔保的措施也會相對嚴密,具有高擔保率的特徵。但從風險匹配的角度來說,也會匹配更爲合適的資金”。

一位信託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旅遊行業受衝擊較大,相關企業經營業績出現較大滑坡,短期面臨一定現金流壓力,不過企業主營業務相對正常,只是等待疫情後的業務恢復,相對風險並不算大。

另一方面擔憂,則在於不少業內人士將其判定爲“通道業務”,而在行業整體“去通道”的背景之下,也就尤爲值得關注。

在馮加慶看來,從整體類別來看這個業務更接近於通道業務,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信託機構是否單純的承擔通道作用,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主動管理作用,還要根據具體的合作內容來判定。而在信託機構業務額度尚有空間的情況下,進行單一資金信託計劃也並無不妥。

對此,沈萌的觀點爲,“原本依賴信託公司融資的行業,今年仍面臨很大的流動性壓力,而以往一些並不需要依靠信託融資的行業根據需求也開始要尋求高成本的信託融資。因此除面對少數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行業外,對於通道融資會表現出彈性監管的信號”。

“監管部門一直在推動去通道業務,不過並不是一刀切,針對一些確實扶持實體經濟的通道業務還是給予支持,如果信託資金用於紓困因疫情影響而產生資金需求的企業,那麼此類通道業務的增長體現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根本,與監管政策並不相悖”,前述信託業內人士補充道。

多家上市公司“求援”信託機構,緩解資金壓力化解風險

今年以來,藍鯨保險注意到,已有不少上市平臺向信託機構“求助”貸款。融鈺集團(002622.SZ)向中融國際信託申請不超過1.3億元的貸款,貸款期限12個月,用於補充融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常經營所需流動資金。京投發展(600683.SH)與崑崙信託簽署《永續信託貸款合同》,由崑崙信託設立信託計劃,並通過項下的信託資金向京投發展發放永續信託貸款,金額不超過18億元,用於京投發展投資項目的開發建設;同樣是京投發展,通過中原信託設立的信託計劃項下資金,進行不超過12億元的貸款融資;ST尤夫向(002427.SZ)中融國際信託申請1.97億信託貸款,貸款期限2年,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美晨生態(300237.SZ)向興業國際信託申請不超過4億元的信託貸款,期限不超過30個月,貸款利率爲7.6%/年,款項用於補充園林綠化板塊流動資金。

在業內看來,在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明顯衝擊的情況下,部分民營企業藉助信託通道業務進行資金拆借紓困的行爲,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優化債務結構的作用,也符合監管對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導向。

“通過信託渠道申請紓困資金,其背後委託人很關鍵,一般而言,更多是金融機構等,通過信託渠道發放紓困資金,效率更高,能夠體現信託制度的優勢”,前述信託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表示。

馮加慶補充指出,信託公司所擁有的“金融百貨公司”特性,功能相對齊全,獨具吸引力,而且目前在嚴監管的環境之下,許多信託機構也在力圖尋找業務增長點,提升規模,在監管約束空間之內,信託機構對於權責分明、本身在管理方面具有便利性的業務,並不會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