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求助好難!專家揭5種「社交威脅」後果:無法專注、記憶下滑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互動時可能引發的5種痛苦反應。(圖/視覺中國CFP)

文/海蒂格蘭特

神經領導力研究總監大衛洛克(David Rock)花費數年,研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互動時可能引發的痛苦反應,並歸納出5種特定類型社交威脅,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幸後果,如專注力喪失和工作記憶大幅下滑,亦即將新訊息加以組織產生內在連結的能力下降,或自長期記憶中叫出既有知識,使新舊知識互相融合,以產生外在連結的能力下滑。

1.地位威脅地位指的是,和他人相比,你的價值重要性;你會衡量你在羣體中的地位高低,以此判斷周遭的人是否尊重你。人腦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比較,如拿自己和同事或來往的社交對象相比。研究指出,人經常給予自己地位獎勵,也就是進行心理學家所謂的向下社會比較,策略性的拿自己和處境或能力較差的人相比,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因此,當你覺得你的朋友或同事不尊重你、否定你或忽視你,就會產生強烈的地位威脅。

2.不確定性威脅想知道未來會怎樣,是人類天性。我們關心周遭發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想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才能做好準備去應對或及早迴避。人們在生活中或工作上經歷各種壓力,對有些人來說,最大壓力來源就是人際關係的不確定感,比方說不知道你和戀愛對象的關係是否能夠長久持續,或你是否還能保住現在的工作。

3.自主權威脅伴隨渴望確定感而來的是渴望控制。光是知道即將發生的事,顯然還不夠,如果無法有效應對也沒有用。心理學家長久以來認爲,自主權需求是人類獨有的基本需求之一。人類需要有自行選擇有利行動,以掌控自己人生權力。人一旦覺得失控,不只會感受到立即的痛苦,如果失控感持續太久,還會陷入精神衰弱、焦慮與沮喪。

4.人際關係威脅人際關係指的是你的歸屬感及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這份歸屬感與連結感,可能是大腦內主控獎勵或威脅最大的來源之一。社會心理學家長久研究人們對於人際關係威脅(如遭到拒絕)的敏感度,發現即使是客觀、微不足道的拒絕,都會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5.公平威脅人類對於是否受到公平對待特別在意,在乎到不惜接受非常負面損人又不利己)的結果,也不甘心接受不公平待遇。對於公平的需求,最經典實驗來自心理學家稱爲最後通牒的遊戲

▲即使是客觀、微不足道的拒絕,都會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圖/達志示意圖

知道社交威脅的5大類型之後,你大概就能明白爲什麼人往往會避免開口求助了。當你向某人求援,就有可能同時經歷這5類社交威脅造成的痛苦。對另一個人提出要求時,很多人至少潛意識中都覺得自貶地位,去招來奚落或輕蔑,特別當請求幫忙時,透露了自己缺乏某種知識或能力。

不僅如此,你不知道對方會如何迴應,因此不確定感增加。你也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對方的迴應,不管好壞,就等於被迫交出自主權。如果對方說「不」,感覺像是對人不對事,又會引發人際關係威脅。而且,當然,那個「不」字,自然不會讓你覺得公平合理

難怪,我們會對開口求助避之唯恐不及,簡直像在躲瘟神。真要比較,瘟神可能還沒那麼危險呢。找出引發痛苦的社交威脅之後,接下來我要教你如何拆除情緒引信,這是幫助你工作減量、快樂生活的第一步。

本文摘自《好好拜託》/海蒂.格蘭特(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