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重如泰山的感動 奧運舉重金牌:郭婞淳

郭婞淳。(圖/莊坤儒)

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場上,憑着挺舉133公斤,抓舉103公斤,確定拿到夢寐以求的2020年東京奧運金牌,接下來她還有一次試舉機會。

郭婞淳說:「一直在想141(公斤)!」希望在奧運場上挑戰個人創下挺舉140公斤的世界紀錄。工作人員將槓鈴調整到141公斤後,她先向裁判一鞠躬,「Aue!」的一聲爲自己加油!雙手調整好握杆,努力將141公斤槓鈴搏到肩上之際,沒有成功,當下跌落在地翻滾了一下,但她還是用大姆指向裁判比了「贊」的手勢,露出燦爛的笑容。

日復一日辛苦的訓練,堅持目標衝刺的信念,在拿到金牌的一刻,現場播放着中華民國的國旗歌,看着臺灣奧運會旗冉冉升起,讓世界讚歎臺灣舉重的實力。郭婞淳紅了眼眶說:「我非常激動,手發抖着拿起金牌爲自己戴上。」她的勝利也爲臺灣帶來無比的感動。

星期日,高雄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舉重場,沒有平日訓練時的喧鬧。眼前這位長髮披肩,身形瘦薄的女子,是今年東京奧運場上光芒萬丈、氣力萬鈞的舉重金牌郭婞淳。

頂着舉重女子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的頭銜,尤其是五年內十度打破世界紀錄,對已多次拿到亞洲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的郭婞淳而言,拿到2020年奧運金牌,終於完成她舉重生涯的完整拼圖。

與槓鈴跳舞

臺灣今(2021)年在東京奧運的得牌數,是過去參加三屆奧運的總和,拿到如此佳績,在國際賽事征戰無數的國家舉重總教練林敬能認爲,日本對臺灣選手來說沒有時差,在COVID-19疫情威脅下,像郭婞淳特別小心,在選手村用餐都直接將食物帶回宿舍吃。今年全世界的運動選手,都很感謝日本勇於承擔,有條不紊地舉辦奧運賽事,提供舞臺給選手發揮。曾到廿多個國家出賽的郭婞淳,日本是她非常喜歡的國家,她說:「因爲我很喜歡吃そば(蕎麥麪)。」

郭婞淳把提醒林敬能教練不要生氣的話,直接寫在舉重場的白板上。(圖/莊坤儒)

對照以往緊繃、用盡全力的賽事,觀察郭婞淳在東京奧運的表現,刻意戴着精緻耳環、手鍊上場的她,流暢地展現舉重的力與美,達到「與槓鈴跳舞」的境界。

看似舉得輕鬆,卻能舉起比她體重多一倍的槓鈴。除了經年累月所練就強大的核心肌力外,目前也在輔仁大學教授重量訓練的郭婞淳解釋:「舉重看似簡單,其實是全身的運動,有很多細節,例如上挺槓鈴時,必須注意槓鈴要貼身,因爲直上直下才是最短的距離,但要如何直上直下,其中涉及全身的協調性與運用肌肉的順序。」

28歲的郭婞淳從國一開始舉重,在臺東寶桑國中練了一個月參加全運會,就拿到第六名。

她舉重的啓蒙教練林尚儀多年後透露,在郭婞淳還沒有參加比賽前,就發現她練田徑有很好的爆發力,籃球也打得好,展現出敏捷性與協調性,「天生就是舉重的材料!」

但當時的郭婞淳很排斥舉重,國三時,若不是在全運會的400公尺接力比賽中掉棒,大哭之後的她,注意到自己能在全運會拿到舉重53公斤級金牌的好成績,才轉而專注在這項競技上。

臺上十秒鐘,臺下十年功

就讀臺東體中的郭婞淳,也在這時遇到國家舉重教練林敬能,就此指導她征戰國際賽事十多年。培訓她二年半,2013年,郭婞淳一舉拿到亞錦賽、世界大學運動會、東亞運動會、世界舉重錦標賽四面金牌,尤其世錦賽是郭婞淳個人拿到第一面世界冠軍的獎牌,也是臺灣相隔14年再得的榮耀。

這些閃亮獎牌的背後,卻是郭婞淳遵循教練指導,刻苦自律的成果。

常與世界一流教練交流的林敬能,對選手的警世名言多到可以出一本書,他說:「成功不是奇蹟,而是累積。」選手們每天六點起牀,六點卅分開始一個半小時的晨操,接着上課、訓練、休息,一年回家一次,其餘時間就是訓練。他說:「對手是成就你的另一隻手,只能比對手更強。」選手沒有周休二日,就連已拿到奧運金牌的郭婞淳,假日還是留在國訓中心。

林敬能常年灌輸她:「吃苦就像吃補,愈吃苦就愈補!」從高一開始,禁止郭婞淳談戀愛,平時不能亂喝飲料,「體重不能增加,只有槓片一直往上加。」

郭婞淳笑着說:「一開始還會偷吃,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對食物就沒有慾望了。」本來以爲25歲以後可以談戀愛,爲了比賽,禁愛令每年自動延長一年,去年可以解禁,爲了備戰奧運,她也是專心備戰,不做二想。

化無助爲力量

2014年郭婞淳訓練時,不慎被141公斤的槓鈴壓到右大腿,導致70%的肌肉斷裂,她積極復健,歷經四個月的療傷,2014年出賽韓國仁川亞運,還能拿到第四名的成績。

郭婞淳形容受傷後的自己,反而比較樂觀,遇到壓力,心情容易轉換。她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傷到膝蓋,也沒有傷到肌腱。」

其實,意外發生的瞬間,她發現自己的腳動不了,又冷又痛的她,在等待救護車到的期間,「心裡出現很多小劇場」。但郭婞淳卻將她等待救護車的漫長與無助化爲力量,2015年她用比賽得到的獎金,捐助一臺近200萬元的救護車給澎湖馬公惠民醫院,能協助離島病患儘速就醫,希望減少遺憾。

郭婞淳由當時體育署副署長彭臺臨介紹到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進行治療,認識了創辦人楊定一博士。2016年裡約奧運出發前,楊定一勉勵她,要分享、感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此次在東京奧運奪下金牌,郭婞淳說:「當時的我還不能體會這句話,可是一路走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力量,成爲我舉重生涯最好的說明。」

是臺灣幫助我舉起來!

2016年裡約奧運只拿到銅牌的成績,對志在拿金牌的師徒而言,是生涯有史以來最大的挫敗。

郭婞淳自我檢討:「那時我太想要金牌了,反而沒有專注到當下該做的細節,舉起教練開出來的重量。」

回到臺灣,重新練起。爲了向2017年世大運備戰,聲音輕柔的郭婞淳回想說:「還好有學姐洪萬庭一起訓練,她能加一公斤,我也可以再加一公斤,在既競爭又陪伴的情況下,可以說練得很過癮!」兩人縱使練得很累,壓力很大,邊吃飯還邊哭了起來,因着彼此的鼓勵,又能馬上放聲大笑!

出戰2017年在臺灣舉辦的世大運,郭婞淳挺舉挺出142公斤的世界紀錄,她在記者會上哽咽地說:「我相信那是全臺灣人民幫我舉起來的!」連林敬能都誇讚她,「婞淳是第一位在臺灣這個土地上,以重競技項目打破世界紀錄的選手。」

國慶日舉行的「OUR HEROES!臺灣英雄大遊行」,由舉重女神郭婞淳領軍,一出場就引來民衆陣陣歡呼。(圖/莊坤儒)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舉重是隨着重量增加,難度增加,選手受傷的機率也增加的運動。總教練林敬能早在五年前,使用國訓中心前執行長何維華研發的槓鈴軌跡分析與追蹤系統,用於日常的訓練,來修正選手的動作,增進舉重運動的精準度。

2019年依據教育部黃金計劃的加持,又有體能訓練師鄭玉兒、物理治療師周詣倫的加入,與教練形成「黃金陣容」的團隊。成員朝夕相處,對郭婞淳不放棄、面對挫折的忍耐度與打破重練的毅力,十分佩服,甚至叫她「肖查某」。

郭婞淳坦言,自己個性很逞強,訓練時一定要達到一定目標,練不到不休息。去年大腿還受傷,全蹲的時候曾痛到無法再出力,她開始聽從團隊的建議,調整訓練項目。她說:「一定會有傷,也對運動員很困擾,在有傷的情形下,還能舉出很好的成績,這都是團隊的努力。」

里約奧運的挫敗後,郭婞淳調整想拿獎牌的心態,反而是專注在爲自己設定抓舉與挺舉要多少公斤的目標。從2017年亞洲舉重錦標賽至2020東京奧運的十多場賽事,她勢如破竹,戰無不勝。

反倒是師徒的關係,隨着金牌愈拿愈多而有了「亦師亦友」的轉變。現在林敬能會轉而稱呼郭婞淳「郭教練」,郭婞淳也敢於「回瞪」給林敬能戲謔式的眼神。每當林敬能想罵郭婞淳時,郭婞淳提醒林敬能「不要那麼emotional」,林敬能只能轉而罵其他的學員,讓大家又好氣又好笑。

郭婞淳每年過年時一定會包上超過六萬元的紅包給教練,生日時送給教練手機、單眼相機、手錶等生日禮物,已經送到沒有想法。

刀子嘴豆腐心的林敬能,私下會燉各式各樣的雞湯給他的學生進補,尤其給高徒的生日蛋糕充滿驚喜,從蛋糕上有師徒合照到LV包包造型,去年是一個偌大的頒獎臺蛋糕,林教練對郭婞淳的期待與肯定,不言可喻。

郭婞淳希望用她的故事鼓勵大家,遇到困難可以勇敢面對,不用害怕。(圖/莊坤儒)

女神般地存在

有沒有想過要放棄舉重?她搖搖頭,笑着說:「老實說,真的沒有,沒有放棄舉重的理由。」

郭婞淳的媽媽18歲未婚生子生下她,從小由外婆撫養,母親四處打零工,至今只見過父親一面,她認爲,運動讓她轉移注意力,沒有受到先天環境的衝擊。

善良的郭婞淳一直記得啓蒙教練告訴她的一句話,「你好,大家都會好。」過去她發現,很多壓力都在教練身上:「所以我希望自己好,才能讓教練不會有那麼多壓力。」現在的她,除了常拿比賽得到的獎金捐助臺東聖母醫院、贊助創世基金會之外,也希望藉由她的故事帶給大家力量。

至於她個人,正爲明年的亞運、下一屆的巴黎奧運備戰,「不希望自己的紀錄被別人打破,我還可以再突破。」希望「你好,大家都好」的郭婞淳,繼續用舉重之力帶給臺灣正能量。

本文作者:曾蘭淑

(本文摘自《臺灣光華2021.11》)

《臺灣光華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