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8.6,國產片又出佳作
幾年前,曾有個熱搜霸榜一時——“50歲阿姨自駕遊”。
熱搜裡的主人公,那位開着房車四處旅行的蘇敏阿姨,今年其實已經60歲了。
1964年,蘇敏出生在西藏昌都,十幾歲時隨家人遷到河南。
她是家中長女,從小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長大,爲了更小的弟弟,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早早去工廠打工。
爲了逃離原生家庭,她積極地選擇了婚姻。卻沒想到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母職的困境、丈夫的家暴都讓她苦不堪言,一度患上中度抑鬱。
爲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蘇敏一直默默忍受着。
直到2020年,她終於下定決心,開着打工買來的車,獨自一人踏上了旅程。
她的故事如今被拍成了電影,豆瓣評分8.6,目前來看應該是今年國產劇情片裡的評分第一——《出走的決心》。
這部電影由尹麗川導演,詠梅主演。
雖然改編自真人真事,但與傳統傳記片的視角不同,它既沒有以李紅(片中以蘇敏爲原型的女主)爲唯一主角,而是偏向羣像敘事;也沒有聚焦她自駕遊途中的種種遭遇,而是將絕大部分篇幅放在她出走前的人生經歷,用無數細膩的日常來闡釋她“出走的決心”。
影片的開場始於2016年,此時的李紅已經五十多歲,本已對人生妥協的她,突然收到邀請去參加中學同學聚會。
想起多年沒見的老同學,李紅的記憶回到了從前。影片便以此爲契機,串聯起她從1982年直到如今的漫長經歷。
學生時期,李紅成績優秀、夢想遠大,滿心期待着等考上大學就能去看更大的世界,和朋友約定以後要開着卡車帶她們雲遊四方。
然而父親強行讓她退學打工,補貼家用。
20多歲,她遇到了喜歡的青年孫大勇。父母並不看好這個小夥,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她以爲擁有新的家庭就能獲得自由,卻很快陷入另一重枷鎖。
婚後的她起先遭遇下崗,在家做了一段時間主婦。因爲每花一分錢都要向丈夫報備,她感覺分外憋屈,於是開始了打工生涯。
她做過清潔工,做過送報員,擺攤賣過餃子,還給弟弟的傢俱廠幫忙。
有了收入後,她和丈夫過起了“AA制”的生活。這一度讓她覺得有了底氣,但工作之餘她還要包攬所有家務,很快就因此疲憊不堪。
由於影片採用插敘方式,關於李紅的丈夫,其實在一開始存在小小的敘詭——許多人看到她年輕時的經歷,會誤以爲後來那個在家裡頤指氣使、整天沒個好臉的老頭,是李紅父母棒打鴛鴦逼她所嫁的人,而不是曾經待她體貼的孫大勇。
但諷刺又令人絕望的事實是,李紅勇敢地反抗家庭、嫁給了愛情,最後卻依然陷入了囚籠。
片中有許多細節可以看出,李紅儘管活了半輩子,但年輕時沒實現的夢想,始終沒有在心中泯滅。比如剛結婚時,她給家裡添置了一個玻璃花瓶,因爲聽說外國電影裡的主婦每天會用鮮花裝扮屋子,每天更換鮮花太貴,她就用一束假花代替。
雖然受制於現實,但她對生活始終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這些事在孫大勇眼裡等同於不務實、矯情,完全無法與之共鳴。
不僅如此,李紅“城裡人”的背景也讓他產生莫名的自卑感,他只能通過不停地貶低、謾罵來維持自己“一家之主”的尊嚴。
影片通過一個鏡頭,簡明地呈現出這個家庭的權力結構——餐桌旁有一扇窗,窗後面是廚房,李紅披着毛巾在廚房裡做飯,孫大勇坐在桌前吃飯,需要什麼他就敲敲窗子,像在餐館裡招呼服務員一樣。
可以說,孫大勇習慣了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伺候着,對此習以爲常的他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在李紅和他產生爭執時,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指責,就是說她“不明事理”。
爲了自己的事,耽誤家務是“不明事理”,因爲實話實說,害他丟了面子是“不明事理”,想去異地參加同學聚會是“不明事理”,沒空照顧孫子,讓女兒職場受挫是“不明事理”……簡而言之,所謂的“明事理”意味着自願做出犧牲,將丈夫、女兒乃至所有家人的需求都放在自己前面。
李紅這樣“明事理”地活過許多年,直到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她最終沒能去成同學聚會,因爲家裡永遠有忙不完的事。就像小時候,她以爲只要讀了大學、離開家庭就自由了,後來以爲只要結婚就好了,再後來覺得孩子長大就好了,現在卻又要等到孫子長大……她憤怒地想要發泄,卻不知該朝誰,只能無力地拿刀捅向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李紅,片中着重刻畫的她的幾名家人,譬如她的母親、女兒、女婿,形象也同樣豐富立體。
她的母親作爲老一輩人,會對她說“我們都是這樣過的,可是誰也沒有埋怨過”。李紅會埋怨,卻又妥協,大半輩子都在反覆掙扎。
她的女兒孫曉雪更爲複雜。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她似乎從小就有某種平等意識,會質問母親爲什麼不離婚,會厭惡事事妥協的母親“懦弱”。
作爲女兒,她能夠共情母親的痛苦,支持她去學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爲她買車湊首付。然而,當自己因爲育兒而丟掉工作時,她也會埋怨李紅爲什麼不能像其他母親一樣幫助她,併爲此陷入痛苦和矛盾中。
至於曉雪的丈夫,則是另一個重點刻畫的男性角色。他並不像孫大勇那樣大男子主義,不會把妻子的奉獻當作理所當然,他會讚美和感謝這種奉獻,以此將對方架上神壇。
相比孫大勇,他是一個進步了許多的、體貼的丈夫,只不過在涉及到實際利益的事物,譬如誰犧牲工作時間育兒等問題面前,他從不退步。
從三代人不同的觀念來看,其實能看出時代的改變。但如果看看影片上映後引發的各種討論,會發現這種改變仍需持續。
在影片首映禮的現場,曾有男觀衆看完後指責片中對孫大勇的刻畫醜化了現實中的男性形象,對此導演只能無奈迴應,事實上現實中的蘇敏丈夫行爲更爲惡劣,他長期的家暴在片中都被隱去不談,影片已經儘量規避了可能引起對立情緒的情節,鏡頭也始終保持着溫和和剋制。
甚至可以說,結尾的一句“她還在路上”,留下的並不是李紅對於原生家庭、婚姻的怨恨,而是即便如此仍有心有力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勇氣。
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它是真實而令人動容的,但更是激勵人心的。因爲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如何救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