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應用場景、培育獨角獸、組建投資基金,重慶競逐“具身智能”!
《科創板日報》12月7日訊(記者 陳美)又一城市切入“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這一次是重慶。
近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重慶市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政策措施》)。
該《政策措施》旨在發力“新星”產業,重慶一位國資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具體體現,也是重慶市AI及機器人‘新星’產業集羣發展壯大的關鍵抓手。”
發展中,重慶也鼓勵市級產業投資母基金、產業資本、社會資本以及有關區縣,用市場化方式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資基金。自此,繼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之後,重慶開始用真金白銀孕育一個未來產業。
切入“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重慶來了
在競逐“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城市中,《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不只是重慶,此前,北京、深圳、珠海已先後入局。
其中,北京憑藉海淀區的中關村科學城,彙集了1.23萬人工智能學者、1300餘家人工智能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以“大腦、小腦、本體”爲核心的具身智能全產業鏈條。
深圳依託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高科技企業,吸引大量投資,成爲人形機器人融資事件的最多城市之一;珠海市則以靈巧手爲突破口,進軍具身智能賽道,舉辦首屆珠海國際靈巧操作挑戰賽暨具身智能產業大會,以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創新。
那麼,重慶這座以“汽車製造”聞名的城市,如何切入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優勢又在哪裡?
一位投出具身智能相關項目的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機器人在汽車製造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成爲更高階的智能化機器人,能適應更加複雜的製造環境。”
“例如,具身智能機器人可精確執行焊接、噴漆和裝配等任務,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在汽車製造中,部分工序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彌補傳統人工的操作不足;再者,具身智能機器人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能使生產線適應不同車型,以滿足市場對獨特車輛的需求……”
總之,該位投資人認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汽車製造中,是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的代表,是未來工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
作爲傳統的“汽車重鎮”,今年以來重慶重新奪回了“汽車第一城”號稱。在智能化浪潮下,重慶沿着產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跑出了賽力斯、阿維塔、長安汽車、費迪電池等頭部公司。其中,賽力斯剛剛首次入選上證50指數,而這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市值已達2000多億元。
這些頭部主機廠和動力電池廠,均有望成爲具身智能機器人落地的重要應用場景。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在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時,重慶就制定了“產業生態閉環”的建設思路。“通過技術攻關、開源發展、開放場景三位一體的方式,構建技術閉環、數據閉環和商業閉環的產業發展生態,推動產業快速生成和迭代發展。”
在《政策措施》中,也提出精準開放應用場景,即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等爲突破,通過“揭榜掛帥”方式分期分批引導相關單位開展應用場景開放試點,快速打造基於“端到端”的訓練等。
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資基金,產業發展添“一把火”
“汽車重鎮”之城,讓重慶具有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底氣。而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資基金的組建,更爲這座城市發展未來產業添了一把火。
在金融支持上,重慶明確鼓勵重慶市產業投資母基金和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有關區縣,以市場化方式共同出資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同時鼓勵重慶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牽頭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
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秘書長、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任何一個產業的培育、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作爲西部地區的經濟中心,重慶一直在尋求產業升級和轉型。鼓勵市級產業母基金出資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基金,有望加速帶動當地智能化產業的發展,提升產業鏈水平。”
在重慶本土,以“機器人”爲關鍵詞進行搜索,已有2.2萬家機器人公司,包括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重慶凱瑞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摩西智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魯班機器人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中部分企業有高新技術企業之稱,另有部分公司屬於專精特新“小巨人”。
這些機器人公司之下,《政策措施》提出,重慶圍繞具身智能重點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包括 “存算一體”芯片、高性能末端執行器、直線電驅動關節、新型傳感器、機器人操作系統等。
吳高斌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上述幾個環節中,新型傳感器、機器人操作系統等關鍵部件,在國內已有一定發展,但性能和穩定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以傳感器爲例,MEMS技術被認爲是成功的,但仍有潛力可以挖掘,包括優化製造工藝、開發集成度更高的傳感器、解決校準問題、提高穩定性和進一步降低功耗等。
此外,觸覺傳感器,即所謂的靈巧手;視覺傳感器,通過直接獲取外部圖像信息,實現模型和軟件運行;以及IMU慣性傳感器,通過測量物體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對智能體姿態控制和定位導航起到關鍵作用……這些領域均需要突破。
尤其是靈巧手,《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特斯拉Optimus Gen2等機器人,已開始使用指尖觸覺傳感器,引領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發展。
除這兩個環節之外,吳高斌認爲,算法優化和數據處理能力也十分關鍵。“汽車製造上的芯片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芯片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兩者都需要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來快速處理來自傳感器的海量數據;在AI與機器學習上,兩者也可能會包含AI處理器或神經網絡處理器,用於執行機器學習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