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漸漸失去了執行力

如何才能做好一個項目

首先得知道怎麼做,其次是堅定不移的執行怎麼做的戰略

但是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第二步

有人說2024年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產品力最爲極致的一年

不少人認同

包括單盤主義的概念也是基於這樣的時代應運而生

而關於這一段,一個房企hr對我說:他看到了史無前例的行業中層的斷檔消失

也就是對於一個項目操盤而言,那些安安分分認真做事情的中層幹部

沒有了

剩下的已經很少很少了

因爲,行業失去了最寶貴的一樣東西:執行力

01

其實理解了一個房地產的運轉模式,我們或許就可以明白認真做事情是多麼稀缺的概率場景

一個項目的中層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我本以爲是什麼專業度或者特長

但是前陣子我一個好朋友突然和我說,如果要想在一個項目或者一家開發商裡做好中層崗位,其實最重要的要有穩定的供應商資源

並且擁有較好的情商能夠籠絡維繫住他們

我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驚呆了

沒想到他非常坦然的和我說:擁有了穩定的供應商資源,在一個項目有了具體的意見和想法,那你就可以立刻拉攏供應商開始對接做執行了

因爲對於項目來說,節點是最重要的

節點完不完成和節點前完成的好不好,是完全兩個概念

所以完成就成爲了第一原則

最後就會變成,老闆確定了一件事,中層就是完成這件事

而沒人在意如何延展和完善

當項目需要確定物料的時候,團隊只會推着明確案名明確推廣語

而其他的一些細節都進入套路模式

沒人留意照片如何拍攝的精準,沒人關注細節文字如何表達更加妥當

甚至一些示意圖片直接用了競爭對手的

以爲沒人看,所以團隊自己也不看

銷講上萬個字都是拼湊的

地段價值表達用隔壁項目的,企業品牌用以前項目的,而裝標之類,讓供應商寫

而供應商當然,也是用自己以前項目的

當項目需要做一房一價表,團隊會做的是確定最後一個核心價格,然後把數據填入一個表格生成幾百套房子的一房一價表

沒人一層層的爬樓看視野,沒人關注非標的產品定價,沒人根據蓄客情況進行橫向單價調整

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到最後變成了,只會做圍繞着訴求做事情

02

什麼是執行力,是當一個項目定好整體操盤戰略的時候,團隊對於戰略的理解和戰術的細分

這二者之間的理解和感知,或許就是很多地產人實力的體現

——一個項目定好做改善之後,是不是戰術層面只要均好就可以了

——一個項目可以地段價值最爲明顯,但是其他產品維度是否意味着什麼都不做了

——一個很明顯短板的項目,執行團隊是理解爲必須要靠價格解決,還是其他內容包裝也可以弱化一部分

這中間人思考的過程,決定了一個項目的最終面貌

沒有了目標拆解能力,也就沒了項目豐滿的可能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見證了行業內策劃能力的大倒退

所有的能力就停留在:領導要什麼,就給什麼

關於爲什麼要這個,這個的意義是什麼,背後產生什麼目的,都放在一邊不再思考

在批量化項目開發經驗過後,不少從業者就會知道,通過供應商作爲幫手,就可以實現完成

甚至還能多一個背鍋的對象

而整個項目的模式就變成了,甲方高層出想法和拍板,供應商乙方出執行方案,而中層策劃做兩頭的溝通和焦慮的傳遞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見過的極致案例

是一個甲方策劃,在週一的下午緊急發了個文本給廣告公司,要求15分鐘內拿出文本的意見和想法

一問原來是:此時此刻的他正在集團例會上,領導詢問具體的看法

面對這個事情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求助合作伙伴,拿別人的結果,用來作爲自己的輸出

做的好的,算自己的

做的不好的,可以罵廣告公司了

當然更爲荒誕的是,哪怕只有15分鐘,我依然看到這家廣告公司的負責人再把這個甲方的要求下放給手下,然後要求10分鐘內給結果

然後手下再給助理,要求5分鐘內給結果

最後大家都挺守時

這位甲方朋友最後準時在自己的例會上彙報了對應的內容

這裡面的問題誰是誰非,現在來看真的很難判斷是誰的責任

但是可想而知,這樣的團隊,又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03

這樣獨特的業務中轉模式,導致的第一個結果,就是當下行業內普遍的中層崗位對一個項目失去了感覺

對他們來說,對一個項目從一開始就選擇認命

因爲決定一個項目宿命的一個是地段,一個是價格

而這兩個因素都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

所以其他的再怎麼努力都不重要

有了這個想法,他們也就有了堂而皇之躺平的理由

有人開玩笑的和我說

甲方找他們開會基本都會放在下午的四點半,因爲這樣開完之後別人就不好意思不發起吃飯邀約

開會一小時,吃飯到天明

當然,如果說還有最後值得奮鬥的口子,現在來看大概都集中在渠道口

不論是外部渠道,還是內容渠道或者自渠,只要能獲得客戶的創新都值得爲此努力

因爲這個方向對上解決銷售,對己有利益關係

這是行業的現狀

當整體市場環境不好的背景下,策劃崗、客研崗、銷售崗大多如此

當單盤主義大戰略得到越來越多的項目高層認同的時候,基層的執行和戰術依然沒有系統性的轉變

04

當然這件事不是隻發生在甲方體系裡

更大的變化是幾乎現在所有的地產服務型公司,已經沒有了中層執行類人才

我一個朋友和我吐槽,他對接的廣告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在一開始拿出大量的同行參考案例

然後堅定不移的問我們:喜歡哪個風格

找到感覺之後然後開始標準化複製的過程

這樣的創意生產模式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大概率也都會沒事

因爲對於甲方而言,高層看不到,中層沒想法

但是項目是有截點的,所以只要堅持不懈的熬,最終總會妥協選擇一個意向風格的方向供廣告公司批量化生產

所以很多時候房地產的甲乙雙方會達成某種默契,只要關係還不錯,專業度不是那麼重要

所有的執行只要能夠達成共識

不論是意見的共識還是關係的共識,專業和細緻都可以放在一邊

更爲荒誕的是

如果過程中出現一個死摳細節或者刨根問底的策劃,他還會被當成討厭的對象

所有人覺得這人怎麼這麼搞

05

我們理解當下項目的同質化,本質上是地產人的同質化

幾乎所有的出街內容,從用詞到畫面全都無比的雷同

前陣子我手賤搜索了海派這個關鍵詞,結果發現全上海幾乎所有的項目都用了這兩個字

無比的相似,也多了點油膩

當團隊認爲地段和價格決定了一切的時候,很多地產中層已經放棄了項目表達

這種放棄本質上就是不再相信細節優化能夠改變項目

這種思想的懈怠倒是也給我創造了一些商機

最近我們開始對接項目開啓前期策略定位的工作,也就是我們對外輸出的:持續改善計劃

我們當下參與的4個項目的前期策劃過程中,我們試着把一個項目的細節拆碎說細,弄的詳實一點

整理了100個情緒化細節

當整個文本和結果拿出來的時候,甲方領導甚至有點錯愕,第一個反饋和我今天開頭說的那句話一樣:

現在認認真真做事的內容公司已經沒有了

行業內不再相信細節的量變優化能夠推動項目質變的可能,這某種程度上也是行業的悲哀

06

行業的特殊節點制模式,加上地段和價格決定了大部分,這也導致了人的力量在項目中變得越來越弱小

這也在當下我們看到了房地產人才體制性的大逃亡

裁員只是一個客觀現象,但是整個公司中層空心化是一個既定事實

那地產執行類人才去了哪裡

因利益吸引去了渠道側

不論是做自渠還是做內容渠道還是做分銷渠道,渠道吃掉了大部分的利潤空間,當然也吸納了一部分人才的前往

因專業信仰得不到認可的肯定離開房地產

我身邊不少策劃朋友轉行去了互聯網、新能源、電商等行業,也有各自的精彩

而當下還在崗位上的,要麼同化,要麼被排擠

文章寫到最後,這時我那位朋友給我看一個剛剛建立的工作羣

項目要做一個飛機稿的海報,拉了一個12人的羣,甲方5位,乙方7位,但是裡面只有兩個人在對話

最後一次對話停留的內容是:

“理解了沒有?”

“收到~”

“什麼時候完成!”

“稍等~”

一邊愛用感嘆號,一邊愛用小麪條

發完這四句之後,這個羣陷入了超過3小時的安靜

也不知是私下達成了共識,還是雙方都已經遺忘

我問他,這12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那位朋友想了下,笑笑對我說:爲了最後留下參與過的證據

以上爲正文,來自單盤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