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飄維也納
郭梓雲
來到奧地利維也納,爲體驗當地的咖啡館文化,我隨其他遊客在中央咖啡館門前排起長龍。這是維也納最具歷史底蘊的咖啡館,坐落於費爾斯特宮,巴洛克風格的設計奢華優雅。自1876年開業以來,中央咖啡館迅速成爲思想巨擘、藝術先鋒的熱門聚會地,孕育出頗多流行於20世紀歐洲的藝術靈感。
走進咖啡館,奧地利作家、詩人彼得·阿爾滕貝格的塑像在入口處迎接客人。他將通信地址留在這裡,接待朋友也在這裡,寫作自然更在這裡,於是就有了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足見咖啡館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在四周鼎沸的交談聲中,點一杯經典的維也納混合咖啡,醇香瀰漫,時光流轉,我彷彿置身當年名人大家在此激烈辯論、靈感迸發的氛圍中。
作爲歐洲三大咖啡文化發源地之一,維也納的咖啡傳統歷史悠久。據傳1683年維也納之戰時,哈布斯堡王朝的士兵發現倉惶敗逃的奧斯曼帝國敵軍留下的幾麻袋咖啡豆,自此拉開維也納咖啡發展的序幕。19世紀末,維也納的咖啡生意進入鼎盛時期,全城咖啡館數量約600家。爲招攬生意,許多咖啡館免費提供報紙,據說中央咖啡館最多時曾提供過250類報紙雜誌。
在維也納,咖啡館不僅是當地人喝咖啡、品美食的空間,還成爲知識分子匯聚思想、啓迪創作的場所:施特勞斯父子在這裡進行音樂創作,茨威格和弗洛伊德是這裡的常客,卡夫卡常伴着維也納混合咖啡沉浸在“存在主義的焦慮”中……藝術家、思想家、作家往來於此,伴着咖啡的香氣,激盪出智慧的火花,既塑造了維也納的城市風貌,也影響着歐洲的歷史文化走向。
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也納咖啡館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如此評價:人們在這裡消費了時間與空間,而賬單上只寫着咖啡。這與茨威格對維也納咖啡館的描述何其相似:“相當於某種俱樂部,以便宜的價格,向所有人開放。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點一杯坐上好幾個小時,聊天、寫作、玩牌……”
歷史長河中的羣星已漸黯淡,咖啡館裡的精彩對話與靈感躍動仍在進行,維也納人的日常生活依舊瀰漫着咖啡的馥郁醇香。正午的陽光透過拱頂窗玻璃斜灑而下,那些曾被卡夫卡的筆尖劃過、施特勞斯的琴鍵敲響、茨威格的菸灰飄落的空間,在明暗交錯間悄然甦醒,靜待歲月更迭、時光流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