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褲子太大件?35歲女以為瘦身有成 暴瘦才知罹癌「已是晚期」
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說,診間曾有一位35歲左右的女性患者,長期便秘、血便,但害怕照大腸鏡,因此沒有積極就醫,來到醫院就醫時,已確診爲腸癌晚期。示意圖/Ingimage
衛福部公佈最新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大腸癌持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一名35歲女性患者長期便秘、血便,卻不積極就醫,某天覺得褲子太大件以爲是瘦身有成,直到體重下滑驚覺有異時,已是腸癌晚期。
每年有1萬6000位國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每年更奪多走6000多條國人性命,男性死亡率高出女性1.33倍。
吳文傑指出,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頻繁外食,皆是可能的風險因子,經常外食的民衆長期下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均可能誘發大腸癌。
吳文傑分享,診間曾有一位35歲女性患者,正值妙齡也熱愛旅遊,長期便秘、血便,但害怕照大腸鏡,因此沒有積極就醫,某天覺得褲子太大件、穿不住,原先感到喜出望外,以爲自己瘦身有成,直到體重持續下滑才驚覺大事不妙,連忙就診,經診斷確診爲腸癌晚期。
吳文傑說,腸癌死亡率持續上升,可能與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有關,許多人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一旦確認爲第四期,存活率不到兩成,建議有經常久坐或頻繁外食民衆多加留意。
吳文傑提醒,要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應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把握早期治療。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可降低3成5大腸癌死亡率 。此外,飲食習慣也要注意。吳文傑說,外食、營養不均或攝取過多加工食品,若使壞菌過多,腸道菌相失衡,不僅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可能導致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