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洋垃圾」 陸海關出手了

拒絕「洋垃圾」陸多地海關查獲禁止廢物入境。圖爲5月間天津東疆海關員在港區巡查中查獲22箱液態洋垃圾。(人民網)

大陸《人民日報》海外版 27日報導,今年上半年,大陸多地港口貨物輸送量持續增長。在數量龐大的進口貨物中,如何精準高效識別不符合中國大陸環保要求的各類有害物品、阻止「洋垃圾」入境?明確對有害廢物說「不」,煞費苦心。

日前,上海海關所屬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在進境貨運管道查獲一批國家禁止進境固體廢物,共計57.7噸。據介紹,這批貨物入境時申報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淨瓶片」,但海關關員在查驗時發現,該批貨物爲白色半透明與淺藍色半透明混合瓶片,並伴有標籤、織物等污染物。最終送檢結果顯示,該批瓶片中聚氯乙烯、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物質殘留量等含量超標,且混有標籤、織物等雜質,屬於典型的「洋垃圾」。

「收貨人提供的資料顯示,這批貨物是再生料,來源於回收的礦泉水瓶,主要用於生產PET聚酯產品。然而,合格的再生PET瓶片應該已在境外經過分選、破碎和清洗,進口後可以替代原生料直接進行加工利用。不合格的PET瓶片往往需要進行清洗等二次加工才能投入使用,其污染物超標可能對環境、健康、生產安全等造成危害。」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查驗五科科長吳羣哲說。

這是大陸全國海關日常防範「洋垃圾」入境、確保國門安全的一個縮影。

據稱,「洋垃圾」主要是指其他國家或地區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回收利用價值較低的廢棄物,包括未經處理的生物製品、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各種工業廢液廢渣、部分廢舊電子產品或零配件等。儘管部分物品有一定的再利用價值,但因不符合環保標準,且在加工利用過程中可能釋放有毒有害的重金屬、有機化學品、放射性,過度消耗能源或污染環境,最終得不償失。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講師、中國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生態環境與綠色創新專委會委員陸瓊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爲緩解原料不足,大陸開始嘗試從境外進口各類二手貨物和可再生物資。在實踐過程中,一些不法企業藉機將污染較大、處理成本較高、實際利用價值較低的貨物運輸到中國,從而形成「洋垃圾」入境問題。陸瓊說,必須強調的是,中國自始至終從未將「垃圾」列入進口目錄,對相關物品的監管強度也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