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劣等比較的選戰

(圖/檔案照合成圖)

民主政治的進步是很緩慢地,在每次的選舉過程中都可以看出端倪。根據國際媒體評比,我們的自由化程度是亞洲第一,確實值得大書特書,但是如果我們回過頭看看我們民主與法治的進步幅度,卻是令人感到相當的汗顏,尤其當我們看到大選時的劣等比較現象,更讓人感到憂心,而這對於我們國家未來整體的發展勢必會產生更大的衝擊。

一開始的選戰,大家都還保有基本的君子風度,只是隨着選戰進入倒數階段,短兵相接的情況已經是日常,人身攻擊也變成無法改變的策略。讓原本大家期待的選戰,無法跳脫傳統的窠臼,劣等比較就成爲民衆無奈的選擇,真不知何時才能扭轉這樣的選舉本質與文化?

當然選戰是檢視候選人的最佳時刻,尤其是國家領導人的選舉更應該被放在顯微鏡下做檢視,只是如果爲了勝選而刻意扭曲一些事情,那對於民衆在選擇時就可能造成偏差,從而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形成負面傷害,這並不是我們樂於見到的結果。只不過當彼此都殺紅眼時,恐怕各陣營的參與者都已無法考慮到這些可能對國家所造成的殺傷力了。

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每次在選舉開戰前,大家都宣稱要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也都希望在政策的對戰中比出高下,但是到了選戰最後的緊要關頭,這些宣示就都成爲昨日黃花,根本沒有人會花心思在當初的承諾上,畢竟選戰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競賽,唯有將對手完全擊潰,自己纔有存活的機會。更何況在「三角督」的賽局中,有太多爾虞我詐戰術,政策的提出反而變成累贅,爭取中間選民認同也變成是不切實際的戰術,最後還是迴歸基本盤的對決,至於其他的就等到選舉結果出現以後再來討論了。

我們都不願見到這樣的選戰模式,因爲這種過程只能逼迫選民在爛蘋果中做劣等選擇,最後我們記得的也是當選者的負面形象,對於以後在主政時的公信力勢必會有所傷害,對於國家大政的推動也會有所影響。

我們因爲有選舉才能讓國家更進步,但在每次爲求勝選而不擇手段的選舉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地傷害了民主的本質與價值。因此呼籲參選者適可而止,不要讓每次的選舉都是變成撕裂社會的過程,在當選之後才試圖要弭平傷口,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國家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受傷,到時候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選民是最後的裁判者,在剩下不多的日子裡,大家除了認真檢視候選人的言論外,更重要的就是態度,如果還是隻會用攻擊或傷害對手的方式在打選戰,我們就應該給予制裁,因爲唯有拒絕劣等比較的選戰,我們的民主才能緩步的向前進,國家也纔有進步的動力!(作者爲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