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非合作)多項“舌尖上的美食”將輸華 中國大市場成爲非洲大機遇

(原標題:(聚焦中非合作)多項“舌尖上的美食”將輸華 中國大市場成爲非洲大機遇)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謝雁冰)花生、蜂蜜、鱷梨、山羊肉、茯苓、夏威夷果、腰果……連日來,中非領導人在密集的雙邊會晤中提到不少非洲優質農產品,並見證多項“舌尖上的美食”輸華合作文件簽署。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於9月4日至6日舉行,中非友好大家庭再次相聚北京。3日,中國和津巴布韋簽署鱷梨輸華合作文件;4日,中國同贊比亞簽署大豆輸華合作文件。峰會期間,中國和莫桑比克簽署木豆、夏威夷果和腰果輸華,與納米比亞簽署綿羊和山羊肉輸華,同盧旺達簽署蜂蜜輸華等雙邊合作文件……更多非洲優質農產品將加速走上中國民衆的餐桌。

廣闊的草原高原和多樣的氣候,孕育出非洲大陸豐饒的物產。花香果香濃郁的埃塞俄比亞咖啡豆,湯色紅豔透亮、口感甘醇的肯尼亞紅茶,品質好、辣度高的盧旺達幹辣椒……近年來,獨具魅力的“非洲味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讓食客們大飽口福,也成爲中非貿易新的增長點。

“中非農產品貿易往來不斷深化,此次多項非洲農產品輸華合作文件簽署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大市場成爲非洲大機遇。”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這將帶動非洲國家各自特色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李國祥分析稱,有些非洲國家的農產品種類較多,不是企業化生產,產品一致性存在一定問題。輸華合作文件的簽署,將推動中國企業和非洲合作,促進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品牌化,助力非洲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從而讓非洲農業現代化變爲現實。

農產品出口一直是非洲國家的重要外匯來源,而中國已成爲非洲第二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金額已連續7年增長。今年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達253.5億元人民幣。

李國祥認爲,對非洲而言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農業發展的規模,找到市場,下一步發展才能再上新臺階。”

記者梳理髮現,“花生輸華”在峰會期間多次出現,尼日利亞、乍得、馬拉維等國同中國簽署了花生輸華合作文件,中國和塞內加爾聯合聲明中亦指出,中國支持擴大進口花生等塞方優質農產品。

“在中國,目前花生大部分被用於榨油,色香味俱全又營養健康的花生油越來越暢銷。”李國祥說,非洲國家的花生含油率高、含水率低、適合壓榨,進入中國市場將讓非洲花生米變成“黃金粒”。

在非洲國家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推進農產品輸華還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會提升當地居民生活水平,助力非洲減貧事業。相信非洲農民的‘錢袋子’會慢慢鼓起來。”

中非農產品合作中,外界關注的零關稅待遇,此次再釋重磅新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宣佈將實施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在“貿易繁榮夥伴行動”中,中方提出“願主動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決定給予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成爲實施這一舉措的首個發展中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方還提出,擴大非洲農產品准入,深化電商等領域合作,實施“中非質量提升計劃”等。

5日晚,在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外長共見記者時,塞內加爾外長法勒第一時間點贊“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直言這“爲我們開闢了實實在在的新的合作前景”。

李國祥分析稱,零關稅待遇會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降低非洲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重視推動非洲優質特色農產品輸華。通過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非洲好物網購節等平臺,拓寬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2021年,中方宣佈爲非洲農產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縮短檢驗檢疫時間,擴大關稅豁免。在專家看來,此次相關新舉措,進一步爲中非農產品貿易提供了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保障。

“而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非洲優質農產品輸華會豐富菜籃子、果盤子,滿足大家的多元需求,這是真正的互利共贏。”李國祥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