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物資供應充足 羣衆生活保障得力
本報前方報道組從1月9日召開的西藏定日6.8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第一輪全範圍搜救工作已告一段落,接下來還會深入細緻開展搜救,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西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副廳長郝濤介紹,地震發生以來,已組織西部戰區官兵、公安幹警、應急消防救援隊伍及社會救援力量1.5萬餘人,進行了多輪地毯式全面排查。由於災區流動人口少、底數清,搜救對象明確,災區民宅結構比較簡單,目前無下落不明情況。
基本保障方面,通過採取六個方面措施,確保受災羣衆有棉衣穿、有熱飯吃、有乾淨水喝、有溫暖的住所,能夠安全溫暖過冬。
一是迅速設立轉移安置點。目前已設立224個轉移安置點,搭建棉帳篷12730頂,轉移安置受災羣衆4.75萬人,相應配備了牀、應急燈等生活必需品,第一時間打通災區患者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確保將受災羣衆及時快捷、安全高效轉移至安置點。
二是及時配發防寒保暖物資。地震災區位於高原高寒地區,震中10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4471米,冬季天氣尤其寒冷,夜間最低氣溫達到-18℃,禦寒保暖是受災羣衆的基本需求。已向安置羣衆發放了棉被、毛毯、棉大衣、棉衣棉褲、棉鞋等保暖物資25萬餘件,還配備了火爐、取暖器、電熱毯等取暖設施和燃料,確保羣衆有火烤、穿得暖、能禦寒。
三是確保災區羣衆吃上熱飯。通過各級調運保障米、面、油、蔬菜、牛羊肉、糌粑、酥油等食材供應,組織解放軍、幹部職工、公安幹警以及社會餐飲企業等,在災區集中供應熱菜、熱飯、熱水,並向安置羣衆配發廚具,確保羣衆有熱飯吃。
四是全力保障醫療救治。及時配備醫療救治力量,盡最大努力減少因傷致殘,協調國家、省區、市、縣四級共派出醫療救助隊伍33支658人、救護車110輛,開展轉運救治工作。建立分級救治體系,整合醫療救治力量,開通綠色通道,全力開展救治工作。目前受傷人員已全部收治,在院接受治療人員91人,2名重症人員已轉運至自治區人民醫院救治。
地震當晚,來自震中定日縣長所鄉雜村的1名孕產婦轉診至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待產,在醫務人員的全力救治下,1月8日7時40分胎兒順利誕生,成爲震後災區首個新生兒,新生命的誕生讓人們在這個傷痛的時刻看到未來和希望。目前,醫療救治工作正逐步從應急救治轉向規範治療。已統籌區、市、縣三級衛生防疫人員26名,開展安置點防疫消殺,設立醫療服務點,配備醫務人員及藥品,積極開展巡診等醫療服務,做好災後防疫工作。
五是紮實做好保暢保通。地震發生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集結充足力量全力開展道路、電力、通信等搶通修復工作,在最短時間內搶通了因地震損壞的路段,恢復了震區電力供應,受災區域公衆通信已恢復正常。
六是切實做好受災羣衆心理疏導。持續做好羣衆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羣團組織、駐村工作隊、基層幹部作用,及時受理並解決受災羣衆困難及訴求,加強老弱病殘幼等人員特殊關照,特別是做好遇難人員家屬心理撫慰工作,團結帶領受災羣衆堅定信心、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在國家及社會各界支援下,當前震區救災物資供應充足,羣衆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障。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災害救災工作。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迅速行動,全力馳援災區。北京、上海、甘肅、新疆、遼寧、陝西、湖北等省市區和社會各界紛紛援助西藏,截至目前,自治區已收到援助資金1.15億元;日喀則市慈善組織接受捐助資金8387萬元。在平均海拔超過4300米、晝夜溫差達二十多攝氏度的震區,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帶領羣衆開展抗災自救。定日縣180個駐村工作隊605名黨員幹部就地轉爲抗震救災先鋒隊,救出253名被困羣衆,轉移安置羣衆7296戶33227人;部隊官兵、消防救援人員、公安幹警、醫護人員等多種救援力量,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及時組織捐助救災物資,以各種方式參與救災。
據介紹,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一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做好受災羣衆安置工作,加大向災區調運救災物資,解決災區急需問題,確保羣衆安全溫暖過冬,做好受災羣衆撫卹、心理援助等善後工作。二是加強餘震監測預警,深入排查受損房屋及地質災害隱患,強化現場安全管控和安全巡查,堅決避免次生災害。三是積極組織開展地震災情調查、災害覈查、綜合評估,科學確定災害範圍和災害損失,帶領受災羣衆早日重建美好家園。
(本報前方報道組 前方報道組成員:尕瑪多吉、傅強、劉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