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公司,不願淪爲兩輪電動車企業

近日,九號公司發佈半年報。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 九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66億元,同比增長52.2%,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5.96億元,同比增長167.82%,綜合毛利率達到30.45%,同比增長2.8%。

表面看起來,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事實上,九號公司近幾年的業績都還可以。

2020-2023年,九號公司年營收分爲別60.03億元、91.46億元、101.2億元、102.2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9.41%。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爲7347萬元、4.11億元、4.51億元、5.9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01.59%。

但靚眼的財務表現下,卻被市場質疑轉型後的九號公司能否把“科技”的人設立住。以其股價爲例,九號公司股價在2021年初達到112元/股,市值一度接近770億元。此後三年跌跌不休,今年上半年有所漲幅,但截至發稿前,股價爲46.41元/股,其跌幅仍接近6成。

01 轉型是無奈之舉

2015年,在紅杉資本、小米、順爲基金等資本助力下,通過收購全球平衡車始祖Segway(塞格威),九號公司將數百項專利技術納入囊中,一舉登上全球平衡車龍頭寶座。此後平衡車+滑板車業務也成爲公司的基本盤。

但這五年來,平衡車+滑板車營收佔比持續下降。具體來看,‌滑板車方面,‌九號公司來自小米滑板車的銷售收入從2021年到2023年大幅下降,‌從25.43億元降至3.21億元,‌整體下降近九成。

‌儘管自營滑板車營收有所增長,‌但從18.65億元增長至21.12億元,‌增量不足3億元,微乎其微。‌在平衡車業務方面,‌九號公司的平衡車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本不高,‌相關收入從2021年的10.92億元腰斬到4.17億元。

國內,早期九號公司同小米緊密合作,依託小米的渠道,爲其生產平衡車和滑板車。

和小米合作不愁銷量,但毛利率卻極低。

數據顯示,2019年,九號公司對小米的毛利率爲15.11%,而其自主品牌毛利率高達42.58%,比小米渠道毛利率高了將近三倍。九號公司上市後,開始不斷降低對小米的業務依賴,謀求盈利能力更強的渠道結構,直到2023年來自小米渠道的收入僅佔4%。

與此同時,電動平衡車在國內至始至終都處於沒有路權的情況,加上2021年後,地鐵陸續規定禁止攜帶容量較大的鋰電池產品進一步拖垮了這個業務。比如在2022年,九號公司不惜增加56.2%的營銷費用大力推廣,但也收效甚微。

另外在境外,九號公司主要合作伙伴都是以共享滑板車的形式合作。雖說滑板車市場看起來比較景氣,據QYResearch數據,2020年全球電動滑板車市場規模達12.15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6.39億美元,對應五年CAGR爲16.78%。

但共享滑板車和共享單車存在類似問題,高投入、商業轉化效率低、高維護成本等。比如九號公司目前主要合作的已上市的共享運營商,作爲先驅者的Bird和Lyft公司快撐不住了。

所以,在海外需求下滑、國內路權限制、去小米化的共同衝擊下,公司的平衡車+滑板車作爲主要業務增長出現縮水,九號公司開闢了第二增長曲線——兩輪電動車。

02 喜憂參半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僅是出乎市場意料,就連九號公司也是沒有預料到,其兩輪電動車的發展速度。

去年,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收入同比增長59%至42.32億元,以41.4%營收一躍成爲公司第一大業務。今年上半年, 電動兩輪車銷量120萬臺(中國區銷量119.84萬臺),收入33.83億元,佔總營收50.8%,拿下半壁江山。

之所以能夠發展那麼迅速,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差異化的產品定位,抓住了消費者“智能化”的需求。另一個是技術創新和市場佈局的努力。

九號公司一開始就避開雅迪、愛瑪所在的低價格段優勢領域,轉而依靠“智能化”主攻中高端電動兩輪車,且不斷加大對智能化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引入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長續航電池技術等,顯著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戶體驗。

另一方面,九號公司大步邁開,拓展銷售渠道,通過開設超過6200家的門店來提升銷量。值得關注的是,九號公司作爲原小米生態鏈企業,在小米背書下本就擁有強大的互聯網客羣,轉爲自營品牌後,公司繼續通過找年輕人喜歡的代言人易烊千璽、冠名LNG電子競技俱樂部等方式來吸引年輕人。

這確實是有效的。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九號公司智能兩輪車連續兩年蟬聯線上銷量第一,智能化排行榜連續三年線上行業第一,同時在4000元以上高端車型線上銷售份額中也佔據龍頭地位。

但業務重心換成兩輪電動車後,這也給九號公司帶來了質疑,它還能擔當起”科技公司“的名頭嗎?問兩輪電動車的想象力,看看雅迪和九號公司的市值就知道有多虐了。

作爲行業龍頭雅迪線下門店超40000家,2023年總營收近348億元,但截至發稿前,其總市值爲317億港元。作爲對比,去年年營收102億元的九號公司,市值爲333億元。

一個是相比平衡車滑板車,電動兩輪車毛利率不夠性感。

行業龍頭無論是雅迪還是愛瑪,其競爭優勢主要來源於龐大的經銷門店數量帶來的規模優勢,毛利率不高。就算是行業內毛利率最高的企業小牛電動,毛利率也只是勉強超過20%。九號公司也逃不過這個難題,2023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爲26.9%,電動兩輪車的毛利率僅19.27%。

另一個是要面對更爲激烈的競爭。

現在說起兩輪電動車“智能化”不算是新鮮事,雅迪、愛瑪、小牛等競爭對手也在迅速跟進,比如雅迪在2024年發佈零售價3999元起的中端產品冠能6代,小牛電動2024年發佈的高端產品NXT大師版甚至搭載了毫米波雷達,臺鈴去年搭載華爲鴻蒙系統等等。還有強勁新手入局,比如春風動力、本田也都推出電動兩輪車產品。

在九號公司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還表示,預計2025年會有幾個拳頭產品進入3000-4000元價格段。

而在這個價格段,無論是在經銷門店數量、規模採購方面,九號公司和同行的差距都不小。

03 不願丟掉“科技”人設

目前,沒有一家兩輪電動車企業敢“躺着”。

小牛在試探更高端的同時,還看向了海外市場。今年二季度,小牛電動國際市場銷售量爲48610輛,同比大幅增長45.4%。國際市場電動踏板車營收爲1.304億元,同比增長13.7%

雅迪一邊放下高端夢,一邊加速擴展海外市場,根據開源證券統計,目前雅迪在海外共擁有約82家海外門店,主要以東南亞爲主,其中越南門店佈局已經較爲成熟。

綠源則是通過與海外經銷商合作,產品已出海至包括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在內的 27 個國家。

但和大多數兩輪電動車企業不同的是,九號公司把精力放在了服務類機器人業務上。目前主要集中在酒店送貨機器人和割草機器人。

據財報透露,九號機器人的產品已覆蓋國內近萬家酒店、餐飲等行業,成功入駐萬豪、希爾頓等一線酒店集團,並與錦江集團、尚美、格林、亞朵等頭部酒店集團達成深度合作,累計配送上億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九號公司還與英偉達合作共同開發了Nova Cater AMR。但這個業務能不能成熟起來,還需要較長的週期來驗證。

而另外一個割草機器人,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上半年其營收達到4.49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5億個私人花園,其中美國約有1億個,歐洲擁有超8,000萬個,歐美地區合計佔全球總量的72%,智能割草機器人市場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數據,2020年全球機器人割草機市場規模爲12.9億美元,預計將以15.5%的年複合增長率從2021年的14.8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40.4億美元。

雖說九號公司的割草機器人有一定的額渠道優勢,可以在海外複用其賽格威滑板車的渠道,並依託賽格威品牌在歐美的知名度進軍線下渠道。

但不僅有iRobot等本土品牌,國內企業石頭科技、科沃斯等也盯上了。科沃斯甚至在在公告中提到,2023年,割草機器人在歐洲市場上市第一年超出既定經營目標,爲2024年快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換句話說,九號公司在割草機器人上競爭也不小。

目前九號公司還有太多未知。但在兩輪電動車上取得的成績,在服務類機器人帶來的想象背後,或許就是其市值和其他兩輪電動車市值的差價所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