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資產決定財富自由 專家:不買奢侈品、錢花在增值事物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一般人對富有的定義,大部分都是視覺概念,開名車、拿名牌包、坐頭等艙體驗奢侈的旅行,但這些社會地位象徵的另一面,可能是負債或是身無分文。理財專家表示,財富如此極端的現代社會,真正的財富自由已經不是口袋裡有多少錢,而是有能力應對環境變化。

許多專家批評社羣媒體改變年輕世代對富有的觀念,因爲當年輕人不斷接觸一夜致富、過着奢侈生活方式的影響者,以及奢侈消費的貼文時,必然會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產生負面感覺,產生對財富和成功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當年輕人努力模仿這種生活方式時,就可能會陷入衝動消費等不健康的金錢習慣。

最近美國一項顯示,64% 的消費者靠薪資過活,即使高收入者也是如此,收入 10 萬美元以上,一半都靠每月薪資支付所有開銷,代表大部分人幾乎沒有應急儲蓄。許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可能有很高收入,但沒什麼儲蓄,遇到升息或是失業等,生活就無以爲繼,這些人在理財專家眼中,都不是真正富有。

專家認爲,真正富有應是開豐田汽車,去大賣場消費平價商品,但是他們有自由做重大決定,譬如提早退休、辭職、去想去的地方旅行,環境變化如升息或臨時失業,也不會對他們的財務負擔壓力。

淨資產比收入多少更重要,即個人或家庭的資產價值減去債務或財務負債。財富專家表示,富有這個標籤,並不一定代表一個人能夠掌控自己的財務或財務自由,因爲一個人可能被認爲是富有的,但仍然處於財務不穩定的境地,因爲他們的槓桿率很高,花的錢和賺的錢一樣多,甚至花的錢常常比賺的錢多,這些人有時候會看起來過得不錯,但一段時間後卻身無分文。

控制支出比超高收入更重要

財務自由代表有能力對想要的任何事情說不,也有能力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受僱主或利率變動的影響。專家建議,超高收入並不是必要,重點在於控制支出,即使可以負擔得起,也要放棄購買只會貶值的奢侈品,如豪華汽車、昂貴的衣服和類似的揮霍。

真正財富自由的人通常對債務也很謹慎,他們想的更遠,不會把收入拿去揮霍在只能帶來短暫快樂的事物,他們只願意承擔良好債務,如房地產或成長型企業等增值事物,真正富有的人通常也有多種收入來源,可能包括股息、企業所有權、財產所有權或就業。

這極端不平等的時代,有人倡導與其追求財富自由,不如讓自己達到心靈自由,但這種修練反而不切實際。不要只用收入一項標準來衡量富裕與否,有計劃的支出,控制不必要的浪費,累積淨資產,不需成爲收入最高 1% 或前 10%,也能享受財富自由的滋味。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