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太空產業 臺灣下個隱形冠軍
國科會說,太空領域的科技與產業發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臺灣也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更有機會發揮臺灣在半導體、ICT、精密機械等高科技的強項,由政府串聯產官學研,一起帶領檯灣打進太空產業鏈。
國科會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總經費251億元,預計發展6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2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以帶動國內太空產業。
至於發展無人機,國科會說,將透過補助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投入基礎與應用科技研究,在今年到2027年推動「無人機關鍵技術前瞻研發計劃」,已完成收件並審理中,預計6月開始執行。
對政府支持低軌衛星產業,天線設計、射頻測試大廠鐳洋科技董事長王奕翔期許,臺灣次世代通訊產業須達成自主研發並發展完整產業供應鏈,以有效避免地緣政治所帶來的斷訊威脅,這兩大目標將仰賴政府的強力支持。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表示,在全球低軌衛星產業鏈,臺灣會是下一個隱形冠軍,像是通訊、RF射頻、天線、光學雷達與光通訊等晶片,還有臺灣的供應鏈,都已佈局滿長的時間。
低軌衛星相關基礎零件,臺灣已有許多廠商切入,而最近剛興櫃大衆控股的子公司攸泰科技,有ODM跟國際大廠的合作經驗。
在臺灣供應鏈還沒有制定規格的能力,都是跟着國際大廠的規格,但跟大廠合作都會有不錯的表現;林偉智解釋,低軌衛星業與半導體業相當類似,較多複合式的東西,像是目前的AI伺服器,除GPU晶片外還有散熱、組裝,接到的訂單也會很多。
但一位退役將領說,我們發展無人機與低軌衛星,比中共慢了10年,須急起直追。另位退將表示,發展無人機不能當口號喊,或是隻做組裝,要有自行研發能力,更要有競爭力;至於低軌衛星發展,我們目前還沒有能力,都是跟國外租用的。
據瞭解,國軍建構無人機戰力,已有一套完整想法,具有攻擊的無人機由中科院負責,並同步向國外採購,偵監用途的無人機則讓民間研製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