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業績穩步增長,已有69家滬市主板公司半年報預喜

7月以來,A股上市公司進入半年報業績密集披露期。澎湃新聞注意到,多家滬市上市公司業績有着不俗的表現,並積極回報股東。

截至7月8日19:00,已有69家滬市主板公司公告半年度業績預喜,其中,紫金礦業(601899)發佈業績增長公告,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45.5億元-154.5億元,同比增加約41%-50%。

與此同時,滬市上市公司重視股東回報,積極採取回購、分紅等措施。據統計,截至6月30日,合計約832家滬市上市公司披露提質增效重回報相關方案,包括央國企201家,民企631家,市值覆蓋達19.75萬億元,相關方案舉措包括增加分紅力度、提高投資回報率以及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

滬市主板高股息、高分紅風氣漸濃

根據統計,滬市主板公司已有1150家發佈權益分派實施公告向投資者派發真金白銀。2023年滬市主板公司現金分紅規模再創新高,共有1290家公司宣告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合計1.70萬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爲40.22%,股息率達3.74%。滬市主板公司的分紅預期也愈發穩定。千餘家公司連續三年實施分紅,近1100家公司分紅比例在30%以上,200餘家公司連續三年現金分紅比例超過40%,中國國貿(600007)、陸家嘴(600663)等120餘家公司連續三年現金分紅比例達到50%。此外,近百家公司披露2023年中期分紅方案,預計年內進行多次分紅,包括四大行已審議通過2024年度中期利潤分配相關安排,明確市場預期。

以6月30日的市值來看,滬市主板公司中,362家公司整體股息率超過3%,較2020年末增加157家,138家公司的股息率達到5%以上,較2020年末增長67家,高股息率公司家數穩步擡升。

2023年以來,滬市主板分紅風氣漸濃,大盤藍籌公司的分紅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如中國國貿自1999年上市以來,已經連續25年派發現金紅包,年均分紅率超過50%,遠高於A股市場平均水平。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54億元,同比增長14.86%,歸母淨利潤12.59億元,同比增長12.84%。在公司業績穩健增長的同時,2023年公司宣告特別現金分紅,每股派發現金紅利1.3元,分紅比例高達104%,目前已完成實施。從股息率而言,公司常年高於4%,保證投資者“穩穩的收益”。

全球最大的水電龍頭長江電力(600900)自2003年上市以來,其累計現金分紅超1800億元,分紅率達64.53%,近十年市值已增加逾5000億元。2023年度,公司再度大筆派現,擬10股派8.2元,預計派現金額合計200.64億元,佔淨利潤比例73.66%。同時,公司在章程中加入“可以進行中期利潤分配”的條款,爲年內多次分紅創造了制度條件。

向高投資回報率躍進

除了以實實在在的分紅回報投資者外,滬市主板公司也以提高投資效能爲目標,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隨着2023年央企考覈指標由“兩利四率”到“一利五率”,包括新增淨資產收益率(ROE)指標,目前滬市主板公司的央國企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已經初顯成效。2023年,央企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達到39.8萬億元和2.6萬億元。此外,根據統計,107家央企ROE較2020年得到提升,如中國海油和中國鋁業的ROE分別較2020年增加13.94和10.34個百分點。

作爲中國海洋油氣勘探生產龍頭,2024年一季度中國海油(600938)業績繼續交出亮眼答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4.68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現歸母淨利潤397.19億元,同比增長23.7%;實現油氣淨產量約180.1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9.9%。

以上半年業績預告情況來看,多家央國企也紛紛秀出高分成績單,如隨航運市場恢復,交運市場回暖跡象明顯,白雲機場(600004)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04億元至4.94億元,同比增長155.67%至212.48%。如公用事業板塊,京能電力(600578)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8.69億元至9.59億元,同比增長135.90%至160.33%;桂冠電力(600236)上半年累計完成發電量175.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48%,與此同時,公司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3.87-14.87億元,同比增加51.93%-62.88%,繼續實現穩健增長。公司近四年平均分紅比例達81%,平均ROE達15.6%,均處於行業前列。

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靠攏

此外,對新興產業的戰略投資以及資本運作也成爲滬市主板公司估值提升的新看點。傳統行業積極推動創新升級,向新質生產力靠攏,據統計,交通運輸、鋼鐵、公用事業等行業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分別爲20%、13%、21%,建築裝飾、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等行業平均研發投入超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央國企沿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主線,積極推動科技研發創新,並利用併購重組等資本市場工具提質增效並發展新質生產力。如廣汽集團(601238)持續加速智能化、電動化的佈局,廣汽傳祺於4月25日北京車展宣佈與華爲圍繞智能底盤、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研發,計劃於2025年推出全新旗艦車型,加快智能化佈局的廣度和速度。同時,廣汽埃安也持續推進無圖智駕的落地,第二代AION V將支持無圖智駕、具備750km長續航能力、實現15分鐘補能370km。另外,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正持續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轉型,提升電動化車型佔比。中國外運持續投入數字化建設,2023年申請專利29件,累計被授權專利192件,上線虛擬員工、智慧叉車、自動裝車等多項物流科技成果。

另外,中直股份(600038)通過購買資產方式實現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業務整體上市,拓展在“軍民兩用”的直升機賽道上的發展空間;中國動力通過併購重組將集團下屬柴油機動力業務進行統一整合,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