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泰科技值不值500億港元

在簽訂總價10億元合作協議、納入恆生綜合指數等利好的合力推動下,晶泰科技(02228.HK)9月5日收盤市值達516億港元,7個交易日暴增149.5%。

9月9日,該公司股價全天下跌15.61%,但市值仍高達436億港元。按9日收盤數據,晶泰科技市淨率高達9.66倍,在超過2600家港股公司中排名第66位,相比之下其中報盈利排名在2504名。

一方面,與協鑫集團簽約的1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平均每年將給該公司帶來2億元的收入,已經是其上半年收入的兩倍,這將極大地提高晶泰科技的營收規模,市場也給予了相應的情緒反應;但另一方面,在AI製藥商業模式仍有待驗證,該賽道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

作爲國內首家港股上市的AI製藥企業,晶泰科技的基本面究竟如何?能否支撐目前500億港元左右的估值?

收入增長不確定性仍較高

根據公告,上半年晶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由於首次獲得里程碑付款以及客戶和可創收項目數量的增加,該公司上半年藥物發現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收6085萬元,同比增長69%,是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

儘管收入增長較快,相對於成本支出仍顯微薄。報告期內,該公司綜合成本支出總計超過13億元,即使扣除IPO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主要成本支出依然超過3億元。其中,除了研發支出因僱員人數減少而下降了18%,其餘項目均未出現趨勢性下降的跡象。

受此影響,上半年晶泰科技虧損12.38億元,經調整後的虧損淨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爲2.51億元,同比減虧近30%。

之所以最終實現減虧,主要來自一些非經常性損益因素。

報告期內,晶泰科技確認了4240萬元的政府補助收入,同比增加447.6%。此外,由於外匯虧損淨額以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虧損減少,該公司報告期內其他虧損淨額同比減少97.2%,少虧9630萬元。

從收入的特點來看,晶泰科技收入主要按某一時點確認,可持續貢獻收入的業務佔比不足25%。這是由於藥物研發的特殊性所導致,企業一般在向客戶提交研究結果後獲得服務費用收入。不過隨着藥物發現難度的持續增加,單個項目的研究週期有進一步拉長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大客戶訂單存在顯著波動,結合此次中報及此前披露的上市公告,2021年至今,貢獻收入佔比達10%以上的客戶每年都不相同,且確認收入規模差異明顯。

當前,晶泰科技尚處於業務發展早期,基於AI技術的藥物發現服務的有效性仍有待進一步驗證,因此業務規模以及項目數量相對有限,收入的增長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也難以避免收入和業績的大幅波動。

“10億元”戰略合作成色幾何?

晶泰科技於8月28日披露2024年半年報,也是當日起,公司股價開始上揚。在這份半年報中,晶泰科技披露於8月底與協鑫集團簽訂了爲期五年、合計約1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公告稱,雙方將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共同開發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晶泰科技利用自身在AI及自動化技術方面的優勢提供新能源材料研發的訂單化服務,而協鑫預計將爲此支付超過1.35億美元(約合10億元)的研發服務費。

相對於晶泰科技目前的收支水平,10億元的服務費收入顯然可以推動公司收入的高速增長甚至是業績的扭虧,確實足以調動市場情緒。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細節尚未得到更多的正式披露,1.35億美元(約合10億元)的服務費也僅僅是“協鑫集團預計將支付”,而該筆費用金額是否爲協議規定,具體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等,均隻字未提。第一財經針對上述問題向晶泰科技進行了確認,但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得回覆。

晶泰科技或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垂直領域的拓展計劃。2022年,晶泰科技曾通過合營企業推出UpChemist.AI平臺,旨在利用公司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智能自動化方面的能力,加快將業務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拓展。

相比生物醫藥研發,AI技術賦能下的新能源材料研發週期更短,該公司獲得重大技術突破的概率更高。但面對一家仍處於虧損狀態,且短期內扭虧概率較低的科創企業,一則語焉不詳的利好消息值得投資人推敲。而晶泰科技未來的發展潛力能否支撐當前近500億港元的市值,也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