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曝青少年憂鬱症狀非典型 身體化、共病樣貌多

臺北榮民總醫院教授李正達指出,青少年憂鬱症應該及早介入,早發及延誤治療的憂鬱整對於抗鬱藥物的反應可能愈差。記者李青縈/攝影

衛福部自8月推出針對年輕族羣的諮商補助方案,上路才一個月使用人數已將直逼原先預估上限,衛福部拍板加碼7800萬元,總預算累積破億元。臺北榮民總醫院教授李正達指出,青少年憂鬱症應該及早介入,早發及延誤治療的憂鬱整對於抗鬱藥物的反應可能愈差。

衛福部在8月推出15至30歲的心理諮商補助,截至8月31日服務人數爲5702人(總使用人次爲 1萬278人次),已達原補助人數的95%。希望鼓勵年輕族羣勇於求助、正確認知心理諮商、加強高風險個案轉介醫療。

在憂鬱症表現及共病的成年及青少年比較,李正達表示,兒童青少年準確表達情緒跟內心感受比較困難,並且表現出來的症狀不是典型的憂鬱或是失去興趣,症狀如易怒、情緒起伏、容易生氣時抓狂。

至於在行爲表現上,李正達說,兒童青少年容易出現激動衝動行爲,也可能出現偏差行爲,如物質濫用、逃學逃家。憂鬱身體化的表現樣貌多,頭痛、胃痛、全身不適等爲早期主要症狀,並且共病樣貌多如焦慮症、物質成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也說,對學謝社會工程的長期影響大,因此應該及早介入。

李正達說,人類憂鬱的情況處理負面情緒是類似的,但是兒童青少年在感受情緒時,情緒感知迴路反應比較強烈,跟跟行爲、獎賞機制有關的「紋狀體」會異常活躍,因此造就憂鬱情況下會易怒、情緒無法控制。

李正達表示,青少年憂鬱可能發展成成人憂鬱症、慢性憂鬱或是雙極性情緒疾患。早發及治療延誤的時間愈久的憂鬱症,對於抗鬱藥物治療的反應可能愈差、病程也愈可能演變成慢性憂鬱。因此早期介入很關鍵,有機會阻止成年的憂鬱症,早期危險因子如霸凌、家庭失和等。

另一方面醫院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表示,醫院可以配合三部分,讓個案對心理健康資源可近性更高,分別爲預約方便性、時段方便性、入門方便性。

黃名琪說,除了傳統掛號也提供手機預算,而時間選擇上個案可以彈性挑選不會干擾工作、家庭的時間,並且有專人打電話與預約個案確認流程及注意事項。

黃名琪表示,從第一線的病人回饋來看,降低諮商門檻可以讓個案踏出第一步並且走問下一步,從個案的回饋得知個案從治療中得到對個人情緒整理的重要性並且獲得衛教與壓力因應技巧,也學習評估自身狀況,讓個案瞭解自己心理健康意識。個案未來也知道促進心理健康意識、懂得自我覺察自我照顧,也讓個案連結求助管道,不再孤單面對。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衛福部針對「年輕族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預算加碼舉辦記者會,圖左到右爲中華民國臨牀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吳孟璋理事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黃名琪院長、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次長、臺北榮民總醫院李正達教授、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藍挹豐理事長。記者李青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