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偏癱患者的福音

近日,望京醫院在神經外科胡業帥主任帶領下,開展了一例較爲複雜的健側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治療偏癱,手術順利,術後效果良好。

病例報告:

男性,30多歲,左側肢體偏癱3年。患者3年前因腦出血急診行開顱手術,術後遺留左側肢體偏癱,積極行康復治療3年後,左胳膊仍不能動,左腿可在輔助下緩慢行走。查體:左上肢肌力1級(正常5級),肌張力高,握拳屈肘狀態,手指及前臂無法伸開,左下肢肌力3級(正常5級),足下垂,肌張力高,無法自由屈腿擡腿。左上肢幾乎沒有什麼感覺。診斷:中樞性偏癱、腦出血術後。

患者中樞性偏癱診斷明確,屬於痙攣性偏癱,康復3年無好轉,左胳膊不能動,幾乎沒有什麼感覺,且肌張力高,患者積極要求恢復,可考慮行手術治療。首推健側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可同時改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降低肌張力。最後在電生理監測全程護航下,順利完成手術。

術後表現總體符合預期效果。左上肢肌張力明顯好轉,手指可伸開,肘部可伸展。右上肢肌力4級,雙上肢有疼痛感,右手橈側及右足跟感覺減退。

令人驚喜的一幕出現了:術後第4天,左上肢的痛覺、溫覺好轉。術後第7天,左上肢的觸覺明顯好轉,左手指出現運動覺。

目前恢復良好,準備後續近1年的系統康復治療。望京醫院康復中心是國家級重點學科,目前有專門的康復小組針對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後的患者康復,屬於跟蹤式康復,包括術後1年的治療、康復、隨訪等,儘可能讓患者恢復更好。

(下圖:術後手指能輕鬆伸開)

偏癱知識科普

偏癱,又稱“半身不遂”,是指一側肢體(包括上肢、下肢)的運動障礙,有時伴有感覺障礙、面癱、失語等,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併發症。輕者雖然能活動、能走路(有時需柺杖輔助),但走起路來,往往胳膊屈曲、腿伸直、足下垂內翻,呈劃圈樣向前走路,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牀不起,喪失生活能力,常需要他人24小時照顧。

引起偏癱的病因比較多,任何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或病變的因素,都可以導致中樞性偏癱。如:腦外傷、腦卒中、腦出血、腦梗死、腦腫瘤、腦栓塞、炎症等。偏癱的治療,在早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恢復效果,但在發病6-12個月以後,患者的恢復往往會進入平臺期,不會再有較大的進步。

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是專門用來治療偏癱的,用於改善患肢的肌張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肢體感覺功能,多數效果明顯。是通過手術將對側正常頸七神經移位至患側肢體,讓患者肢體有新的、正常的神經支配,通過一側大腦支配雙側肢體,從而達到患者上肢運動和感覺功能恢復的目的。該手術已完成近3000例,並已通過I期、II期臨牀驗證及真實世界研究。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獲得較爲廣泛的評估和認可,是目前治療中樞性偏癱的較爲肯定的方法。

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目前已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也是從國家層面對該手術價值和前景的官方認可。類似的患者,可考慮行頸七神經移位移植術。其有效率達到88%以上。大多數患者經過手術及術後系統康復後,能完成係扣子、拿筷子等動作,達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有疑問者,可於週三上午,偏癱專病門診諮詢。

圖文:神經外科

編輯排版: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