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碳中和傻傻分不清?保護地球常見手段
「碳中和」與「淨零排放」是保護地球的常見手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及「淨零排放」 (Net Zero) 經常與環境永續牽連在一起,事實上,它們就是保護地球的常見手段,但兩者有些許差異。
首先,在認識它們之前,要先了解溫室效應。地球的大氣層如同農人栽種農作興建的溫室一樣,其功用是提供生物所需的氣體、調節地球溫度、讓生物免於宇宙射線及隕石的傷害等,但當人類大量釋放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碳化物及氧化亞氮等氣體,皆會造成溫室效應,意指地球平均溫度升高,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引發各種極端氣候天災,威脅地球生物的生存。
隨着生存危機不斷浮上臺面,各國於2015年簽訂《巴黎協定》,承諾2050至210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的目標。「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及個人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藉由植樹造林、再生能源等排放的減碳量相互抵消,過程需透過「碳足跡」追蹤及盤查,判斷是否採取減量或抵換措施,進而達到「碳中和」的狀態。
「淨零排放」(Net Zero) 也稱爲淨零碳排,有別於「碳中和」只專注於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更具威脅性的溫室氣體也一併達到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淨零排放不是完全不排放,而是將人爲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最低,像是能源排放出來的天然氣、煤炭及石油,以及非能源排放包含工業製造、廢棄物及農業等,透過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的負碳技術,以及森林碳匯與海洋吸附等自然碳匯方式,將氣體抵銷達到淨零排放。
環境保護是全球人類的首要之務,爲了要在有效的年限內達成淨零排放,各國企業紛紛將ESG視爲重要使命,應從最根本的源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地球,才能確保後代子孫擁有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