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掌握節奏 向矽谷學敏捷創新
《向矽谷學敏捷創新》書封 商業週刊/提供
我們可以從獅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節奏。當獅羣出外獵食時,母獅知道如何變換節奏。一開始時很有耐心,長時間盯着獵物。同樣,敏捷、創新的公司不會匆忙推出產品,而是會先花些時間發掘客戶可能需要什麼,思考能否變現這些可能性——然後飛撲上去。
節奏突然改變。當母獅從埋伏的地點現身,跳出來追逐獵物時,必須快狠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牠們加速衝向目標,齊心協力不讓獵物有任何逃脫的機會。
如果在追捕過程稍有鬆懈,追捕行動就會失敗;同理,如果領導人沒有掌握節奏,組織的螺絲就會鬆脫。組織運轉的節奏必須由最高層確立,然後往下遞延。
狩獵包括兩個截然不同的環節和兩種速度,其中跟蹤所花的時間最長:獅子不動聲色靠近獵物,通常目標是一大羣動物,所以獅子會決定哪個位置最有利,以及鎖定哪些目標。
牠們計劃、謀略、敲定策略,然後行動。牠們有驚人的爆發力,以高達50英里(80公里)的時速無情地撲向獵物!追捕的過程中,牠們的決定與判斷必須快如閃電,直到追上獵物才能停下來喘口氣。
因此,節奏不僅關乎行動,也關乎決策。這是掌控節奏的第一原則。貝佐斯在區分第一類決策和第二類決策時,也概述了類似的商業決策。
第一類決策對應的是貝佐斯所說的「單向門」(one-way doors)。它們是影響力大且難以逆轉的決定,所以需要大量數據和深思熟慮,因爲牽涉的利害關係與風險都大。在這種情況下,你持續進攻,但行動非常謹慎,事前會深思熟慮。
反觀第二類決策的可逆性很高,重要性也較低。有經驗的人可以利用有限的資訊,迅速做出第二類決定。獅羣中可讓任何一隻母獅子率先捉到獵物,但首先得由領頭的獅子決定接近哪隻獵物。
確定目標是重大承諾,代表願意承擔責任與風險——如果獵物速度太快、體型太大或位置不易靠近,獅羣就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獵物脫逃,獅羣就會捱餓。當獅子全速撲向獵物時,分析工作已經完成,這時速度是關鍵,獅子依賴本能和直覺反應追捕獵物。
這兩類決策可能是用以區分組織放緩或加速行動之別。第二類決策若失誤,可能只是路上磕碰了一下,但該快速下決定時,卻花時間再三斟酌思考,則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第一類決策的情況恰恰相反,這類決策必須深思熟慮——但即使是第一類決策,也不能久拖不決;到了一定的時間,組織還是得采取行動。在一個不敢挑戰極限的組織中,冷凍或擱置有經驗有技術的員工,只會導致組織停滯不前。
(摘自《向矽谷學敏捷創新》,商業週刊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