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掌握加入CPTPP關鍵時刻

今年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執行委員會,預計11月27日及28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執行委員會,預計11月27日及28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會議將要討論新申請加入案,目前共有中國大陸、臺灣、厄瓜多、哥斯大黎加、烏拉圭,以及烏克蘭等六國先後申請加入。根據CPTPP規定,必須在執行委員會中,以共識決通過成立入會工作小組,才能展開後續談判。所以新申請個案若是今年叩關不成,就要等到明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執委會。

CPTPP過去是以處理英國入會爲優先,在英國已正式加入後,今年勢必處理其他申請案,如果仍沒有進展形成「塞車」,對CPTPP長遠發展不利。加拿大身爲輪值主席國,很早即宣稱此次會議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申請路徑,所以不可能讓議事空轉。但新申請案處理到什麼程度?成立多少個入會工作小組?目前還未達成共識。

兩岸問題是臺灣申入CPTPP最大挑戰。臺灣在2021年9月22日,較中國大陸晚六天申請加入。這段期間兩岸關係惡化,隔空交火互相否定對方加入CPTPP的適當性,成爲兩岸交鋒的另一戰場。

中國大陸阻撓臺灣加入CPTPP的力道,似乎並不遜於自身申入的努力。CPTPP成員顧忌中國大陸壓力,迄今官方並未表達明確支持臺灣加入;但是對於中國大陸的加入,不少成員也持保留態度。除了質疑中國大陸經貿體制能否符合CPTPP高標準外,也並未完全放棄對美國重返CPTPP的期待,所以可能先將中國大陸排除。

CPTPP是臺灣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申請加入最重要的國際經貿協定。當年在美國支持下,臺灣可以順利加入WTO,但在政治因素下,也必須接受臺灣不可以早於中國大陸加入的條件。而在兩岸申請加入CPTPP下,目前時空背景大不相同;少了美國的奧援,再加上中國大陸實力今非昔比,臺灣加入CPTPP難度當然更高。

我國政府不斷呼籲各國支持,但成效有限。事實上,如果兩岸僵局不解,臺灣申入CPTPP前景並不樂觀;因爲除了中國的壓力外,CPTPP也不想將兩岸交惡帶入CPTPP 場域中,所以兩岸如果還是停留在互相指責的階段,對雙方的申入均是減分。

除了政治因素外,政府也必須思考如何處理CPTPP下的兩岸經貿關係。臺灣在加入WTO時,根據國家安全理由,仍然維持對中國大陸經貿限制,一直沿續到現在。未來如果兩岸均有可能加入CPTPP,上述模式可能面臨調整;因爲CPTPP原則上規定所有成員適用同一標準,例如英國在加入CPTPP所簽訂之議定書,即適用於CPTPP所有成員。換言之,若兩岸均有機會加入CPTPP,臺灣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限制措施,可能需要大幅度調整,這是我國無法迴避的問題。

除了兩岸問題外,臺灣也面臨其他挑戰。首先,加入CPTPP必須全面開放工業部門,幾乎無例外且緩衝期短;農業也需大規模開放,並要取消大部分的進口配額措施,所造成的影響及因應措施也應先到位。

另外,最近歐盟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控告臺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要求與臺灣諮商,此是我國加入WTO第一個被告的案例。歐盟對臺灣國產化政策抱怨已久,但政府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而且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要求,確實是有可能違反WTO規範。特別是離岸風電外商中也不乏來自CPTPP成員,先前也表達與歐盟類似的意見,未來也可能會要求臺灣改善,政府有關單位也要做好準備,以免形成臺灣CPTPP之路的障礙。

總而言之,臺灣雖然一再宣稱加入CPTPP已經準備就緒;也深信目前推動的方式,可以會有突破;但卻忽略兩岸關係對臺灣申入CPTPP的影響,對於如何建構未來CPTPP 下的兩岸經貿關係,也避而不談。使得臺灣加入CPTPP,可能永遠在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