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不得不推出百億補貼

劉強東“強勢迴歸”,並且還帶來一門武器——百億補貼。

日前,據報道,京東將於3月8日正式上線“百億補貼”頻道,對標拼多多。

與過往大促期間上線的“百億補貼”不同,京東APP內將爲“百補”開設一級入口。

這意味着,京東正跟隨拼多多,將“百億補貼”常態化,以低價之爭搶奪市場份額。

對於“低價”,劉強東在去年年末的內部會上就嚴厲指出:“低價是我們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不要以爲掌握了定價權,絲毫不再關注我們的低價優勢。”

劉強東更是給高管們敲響警鐘:再繼續下去,遲早會成爲第二個蘇寧。

2019年,拼多多首創“百億補貼”,憑藉“硬補貼”模式提升商品性價比,在被認爲沒有機會的電商賽道快速崛起,市值、GMV、活躍用戶數全面趕超京東。

外部競爭激烈且殘酷,京東內部業務的問題同樣不少,從社區團購到同城零售,電商及生活服務領域的消費升級浪潮中,京東又站在什麼位置?

三年大疫之下,消費需求加速分化,消費者呼籲“性價比”迴歸,再結合平臺面臨的“內憂外患”,京東不得不加速推出百億補貼。

京東百補“引而難發”

關於“低價”,劉強東還用一個獼猴桃的故事來提醒高管,高性價比永遠能吸引最廣泛的中國消費者:

“中國還有部分家庭沒吃過優質的獼猴桃,如果能讓這些家庭幾元錢就能買到一斤獼猴桃,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京東應服務多層次的消費者,既考慮有錢人,也要考慮普通人。”

只不過,劉強東口中“多層次的消費者”,被拼多多不斷拉攏進自家平臺。

成立初期,拼多多利用微信的社交流量池,藉助大量淘寶白牌商家的供給,率先“擊穿”下沉市場;隨後拼多多提出“百億補貼”,吸納蘋果、戴森等高端品牌,再以“硬補貼”的性價比優勢,繼續吸引“五環內”的消費者。

久攻之下,京東所把持的增量及存量市場份額被拼多多快速攫取。2021年,京東活躍購買活躍用戶數約爲5.7,而拼多多的這一數字高達8.69億。

拼多多的規模趕超京東已經是既定事實,而京東內部也面臨棘手的問題。

整個2022年,疫情反覆疊加國際局勢變化導致國內消費疲弱,這對自營物流、主力消費者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京東造成重創。

雖然京東在去年第三季度實現整體盈利,但壞消息是,過去一年,京東基本處於增長停滯狀態。

2022年前三季度,京東最爲核心的數碼家電產品的營收增速分別爲14%(Q1)、0%(Q2)和7.6%(Q3),均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低。

下跌同樣劇烈的是用戶規模。截至2022年9月30日,過去12個月京東的活躍購買用戶數爲5.88億,同比增速僅爲6.5%,此前兩個季度這一數字分別爲16.2%和9.2%。

京東以“犧牲”增速換取盈利,零售CEO徐雷也表示,2022年京東利潤增長的動力之一就是“降本”。

不過,在2022年互聯網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依然有拼多多這類電商玩家以投入換取規模增長,甚至還取得盈利,並且不斷蠶食存量及增量的市場“蛋糕”,其中就有京東的份額。

當然,規模增長背後是拼多多持續不斷投入營銷費用,是在各類電視節目和短視頻內容中“刷屏”,是“百億補貼”常態化實施三年的結果。從2019年6月提出百補以來,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累計的銷售與營銷費用高達1388億元。

從數字上看,拼多多還處在高速增長的紅利期,還將堅持“以投入換增長”。

最關鍵的,拼多多證明了,當電商平臺將“多快好省”裡“省”這一環節做得足夠紮實、徹底,消費者可以放寬對“多快好”等因素的評判。

當一件商品足夠便宜,更多的消費者可以不在乎平臺品類有多少、配送速度有多快,甚至可以適當容忍商品質量只有中等水平。

“高性價比”的消費趨勢正在大面積回潮,拼多多已經站在了浪潮之巔,京東必須抓緊追趕。

問題是,第一,持續推行“百億補貼”戰略,京東的資金實力能否跟上?第二,百億補貼是否會撼動京東長期以來建立的企業基因?

關於資金實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京東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共計2182億元。

最重要的問題是企業基因,堅持“品質電商”定位的京東,要確保商品質量上乘、配送速度高效,還要保證商品價格具備競爭力、性價比更高。想將上述每一環節做到極致,這對京東乃至任何一家電商而言,都難於上青天。

同時,此次百億補貼,京東將設置全網比價系統,還會安排採銷實時進行跟價,確保京東上的商品價格在全網最有競爭力。

但去年雙11前夕,京東已經開始以李佳琦、羅永浩等主播的價格與廠商比價,要求重新拿到最低的報價;彼時商家反應普遍冷淡,京東得到的反饋並不好。

按照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合作邏輯,京東要從頭牌廠商手中拿到最低價,雙方都要讓渡部分利潤,這對於牢牢把握定價權的品牌商家而言,絕非易事。正如去年雙十一,瀘州老酒便以“平臺多次低價銷售自家產品”爲由,宣佈與京東暫停合作。

一向堅持自營“高品質、好服務”、主要合作頭部直供商家的京東,要在最爲敏感的價格部分“做文章”,還要和拼多多在“泥沼”中混戰,這不僅會直接影響商家利益,更是對京東電商基因的巨大挑戰。

改變基因的艱難過程,纔是京東力推“百補”時的最大阻力。

不僅如此,商家對京東尋求全網最低價的態度冷淡,這也反映出電商格局生變,“舊王”難以在新戰場卡住身位。

爲電商“新聲”而戰

近年來,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等新業態正快速崛起。

以快抖(快手、抖音)爲首的直播電商平臺,在近年來的618、雙十一等關鍵大促期間頻頻出手,GMV增速遠超京東等傳統電商。

以快手爲例,2022年第三季度,快手以電商爲代表的其他服務營收25.92億元,同比增長39.4%;據晚點預計,快手電商2022年GMV約爲4100億元,同比增速26%。

快抖依託於短視頻聚集的龐大流量,再通過頭部主播的帶貨內容加速交易轉化;淘寶則是以豐富的商品供給和基礎服務能力爲支撐,在“超級頭部”主播之下也加速扶持店播內容的交易轉化,增強消費粘性。

簡言之,抖音有羅永浩和東方甄選,淘寶曾經有薇婭和李佳琦,那京東有什麼?

後發出手的京東,在內容端沒有培養出頭部主播,僅靠常規店播很難拉動GMV高效增長,也難以培養用戶習慣;在流量端也不及快抖等短視頻平臺的聚集效應。

京東也試圖通過合作方式突圍流量端,例如2020年京東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但在快手相繼打造快手小店、出臺各類自有商家扶持政策後,雙方的合作基本沒有再深入。

過去多年來,京東通過外部合作方式不斷尋找用戶增長的抓手,但在直播電商這一流量高地上,京東無疑是缺席的一方。

另外,由於疫情期間消費需求的快速演變,電商及生活服務平臺互相進入對方的優勢領地,各路玩家野心都不小,試圖吃下“實物+服務”電商這一整塊蛋糕。

京東也被曝出正在試水外賣業務,首站或將落地鄭州,目前業務暫未正式上線。

從實物電商向生活服務電商進軍,這是阿里曾經走過的路,也是美團目前正在反向探索的道路;尤其是美團向實物電商進軍的過程中,節奏遠超京東。

自2020年推出美團優選以來,美團在不同交付時效的場景都有佈局,比如小時達的美團買菜和美團閃購、多日達的美團電商;並且在物流、供應鏈等環節,不同業務之間還有協同效應,比如美團正嘗試在優選、買菜和快驢共同佈局的城市,合併三方大倉、進一步降本增效。

反觀京東,雖然也有京東到家、京東超市等業務,但各業務場景的協同不足,整體經營效率有待提升。

對於京東的經營效率,徐雷也曾表示,2023年,京東會將更多精力放在“增效”上,“整個組織還有太多的效率可以提升。”

組織效率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點就是平臺能否順應市場趨勢快速應變。

以電商平臺最常見的大促營銷爲例,過去平臺“大水漫灌”式的營銷活動總能收穫良好成效,但如今平臺衆多、消費需求分化、高速增長的紅利期結束,平臺在消費者運營和商家經營上必須更爲精細化,才能吸引消費者留存、轉化交易。

因此,2022年618前夕,淘系電商率先精簡營銷項目,除“618”“99聚划算節”“雙十一”等標誌性大促外,整個產業發展中心的營銷IP從20個精簡到5個。

京東同樣需要調整,這涉及前端補貼、營銷、運營,也涉及後端供應鏈、組織效能。

如今,劉強東強勢迴歸,主政京東的新戰役,但戰場同樣發生巨大變化,當Z世代用戶涌向“更便宜”的拼多多,涌向更新潮的得物、小紅書等,還有最讓人上癮的短視頻平臺,京東如何挖掘新的增量用戶

百億補貼或許只是京東變革邁出的第一步,因爲實現“極致性價比”的終局是更廣泛、更大規模的源頭直供,這是各家電商仍然在努力的方向。

但京東的百億補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爲京東如果還沒有常態化的百億補貼,還不發力打造商品“極致性價比”,它將失去更多。

劉強東曾說,“我討厭去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如果我們是一家平庸的公司,我寧願把它關掉。”

現在,他需要再證明一次:京東不會成爲一家平庸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