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點領域
來源:經濟日報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_2)餘額3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7.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5.6萬億元,同比增長7.8%;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4.68萬億元,同比增長7.7%。專家表示,金融數據總體平穩,保持了較強的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信貸資金流向了哪兒?數據顯示,前11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84萬億元,是貸款增加的主力軍。11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
科創領域深入挖掘信貸需求。市場機構調研發現,當前商業銀行均想方設法挖掘潛在信貸需求。例如,安徽以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爲契機,瞄準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核心問題,創新推出“共同成長計劃”服務模式,通過“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函”的方式,爲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
普惠小微貸款保持高位增長。專家表示,普惠小微貸款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重要領域。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通過進園區、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商圈“五進”宣傳活動,現場解決融資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提升融資體驗、激發融資需求。同時,積極落實落細金融支持民營小微政策,在服務機制、資源配置、產品創新等方面均向小微領域傾斜,還對存量貸款“應延盡延”、符合條件的新增貸款“能貸盡貸”,最大程度爲企業紓困。
個人貸款有所企穩。住戶貸款增速近期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企穩回升。隨着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象明顯減少。據人民銀行統計,今年10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4000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
房地產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市場交易邊際改善。11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月以來成交依舊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產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復。
數據顯示,11月末,狹義貨幣(M_1)餘額65.09萬億元,同比下降3.7%,增速較上月進一步回升,M_2與M_1的“剪刀差”也繼續收窄,顯示經濟活動企穩向好。
“隨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臺與有效實施,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未來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加有力有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的貨幣政策取向表述由“穩健”調整爲“適度寬鬆”,明確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近日表示,中央定調貨幣政策取向爲“適度寬鬆”,具有極強信號意義,強化了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有利於增加投資者信心、提升消費意願,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推動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人民銀行將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在價格上持續發力,在總量上繼續施力,在結構上聚焦用力,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防範資金空轉,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穩健經營的平衡,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鄒瀾說。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