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新冠肺炎救命錢 就安基金連3年短絀「餘額剩429億」

▲學者表示,近年社會重大沖擊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疫情時,政府就是利用就安基金推出紓困計劃。(圖/資料照片)

記者唐鎮宇/調查報導就業安定基金有勞動部「小金庫」的惡名,常被外界認爲是政府部門的私房錢。但勞動學者指出,近年社會重大沖擊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疫情時,就安基金都有發揮設立時法定的功用,透過基金推出穩定就業計劃,避免衝擊進一步擴大。

就業安定基金是由每名移工僱主按月繳交就業安定費構成,由勞動部管理,並由勞動部遴選的29名委員組成管理會,由勞動部長擔任召集人,成員包括勞動部、財政部、經濟部及各縣市政府代表,勞工團體、僱主團體和專家學者等,任期2年。管理會每3個月開會一次,負責審理基金運用和執行情況。

▲就業安定基金近年收支情形,在2008年金融海嘯、2020尼新冠疫情時期,政府多次動用就安基金紓困,但也屢引發濫用爭議。(圖/記者唐鎮宇制)

就安基金規模和移工人數密切相關,近年因國內缺工,移工人數突破到80萬人,基金規模也一路增加。1994年開辦之初規模僅5億元,到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前累積已達556億元,近五年平均每年收入約250億元;2020年起因疫情造成各行業衝擊,勞動部也動用不少就安基金推出紓困措施,導致基金2021到2023年連續3年短絀。今年截至10月底,基金規模略微縮水到429億元。

長年擔任就安基金管理會委員的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過去發生重大社會突發事件,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都是靠就安基金即時支應。

他認爲,對勞動部來說,能夠緊急支應的經費來源就是「就業保險」和「就業安定基金」,但就業保險只能用在有支付保費的勞工身上,若用來照顧沒有就業保險的職業工會勞工、無一定僱主勞工,會「師出無名」,因此就安基金就成爲政府部門彈性運用的資源。

辛炳隆舉例,從歷史來看,就安基金也確實減緩了不少衝擊,例如金融海嘯和新冠肺炎疫情推出的「充電再出發計劃」,讓僱主不用資遣勞工,由政府補貼被迫放無薪假的勞工,趁機充電上課;疫情期間調漲最低工資,政府爲了減輕僱主衝擊而推出的薪資補貼等,都是由該基金支應。

勞動部前部長、政大勞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潘世偉說,我國勞動部最早是由內政部勞工司慢慢演變而來,但隨着社會變遷,人民對勞動政策的期待越來越高,勞動部門工作量增加,但預算結構卻沒有調整過來,「和交通部那種原本就大的部會比起來差太多」,這時就安基金就是維持政府施政量能的資源。

依預算書資料,勞動部明年度預算爲2859億元,表面上看遠多於就安基金每年200多億元收入,但該部預算高達99%都是固定支出,包括撥補勞保缺口1200億元,以及補助勞工及眷屬健保費、就保費、職災保費以及受僱勞工育嬰津貼加給等法定支出,勞動部實際能任意動支的金額有限,就安基金自然就成了最佳解方。

不願具名的勞動部官員說,勞動部公務預算一年比一年少,但業務量一年比一年多,如果不能使用就安基金,那這些業務該怎麼維持?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會造成這樣是人謀不臧的結果,以這次事件來說,若勞動部辦公室是必須要重新裝潢,就應該編在公務預算裡,而不是用就安基金偷渡。

民衆黨立委黃國昌也批評,勞動部是否真有「預算不足」的問題還有待商榷,即便真的預算不足,也應該透過正常管道編列公務預算,而不是把就安基金當成「小金庫」,「勞動部需要用的預算就該編,不能用預算不足來合理化濫用基金。」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則說,就安基金管理會委員只有審查到預算的大項目,未來對於預算執行後的細項,也應有完整明細。

延伸閱讀:

獨/就安基金濫花8千萬揭秘 從咖啡豆、清垃圾到網軍都是它埋單

政府告勞工、部長唱歌都花就安基金 前勞長也認證是「小金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