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 金管會拚3年達6兆元
金管會爲持續促進非現金支付交易發展,宣佈訂定3年拓展新目標,將以「交易金額」及「支付交易筆數」作爲新衡量指標,目標至2023年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較2020年成長達50%、交易金額則成長2成、達6兆元。
金管會2015年提出「電子支付5年倍增計劃」,目標至去年底電子支付比率自26%倍增至52%。不過,據金管會統計,電子支付比率截至去年底僅40.37%,若納入國內民衆廣爲利用的ATM轉帳管道,則比率提升至51.7%。
金管會考量非現金支付服務具提升經濟活動效率、節省現金支付處理成本、刺激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縮小地下經濟規模及提高交易透明度等優點,爲延續上開推動成效,對此成立「提升非現金支付交易推動工作小組」,以三大主軸整合官民力量持續積極推動。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先前是以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除以民間消費支出的「非現金支付比率」來訂定目標。工作小組4日召開首次會議,在參採世界支付報告及國際間實務運用指標後,決定改以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及「交易筆數」作爲新衡量指標。
林志吉指出,交易金額爲現行衡量指標的分子,經綜合考量後決議延續採用,以持續觀察非現金支付交易成長情形。交易筆數則是考量政策推動目的,爲希望民衆從小額到大額交易均能採用,採用此指標更能反映民衆日常生活消費使用非現金支付的成長情形。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底含ATM轉帳的電子支付交易筆數爲52.21億筆、交易金額爲4.95兆元。考量ATM轉帳亦爲民衆廣泛使用的支付管道,此次明確將ATM轉帳列入計算範圍,目標至2023年交易筆數增加至78.32億筆、交易金額成長2成至6兆元。
林志吉指出,過去3年電子支付筆數年平均成長12%、交易金額年平均成長14%,此次除考量過往紀錄,並考量髮卡機構預估未來3年的筆數年平均成長16%、金額年平均成長7%後,訂定筆數年平均成長15%、金額年平均成長8%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