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北威論壇談低碳 劉憶如:政府應儘早公佈臺灣碳費
今天的主講專家包括: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臺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家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黃宗煌以及安侯永續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等。
劉憶如表示,以特斯拉而言,公司獲利中碳權收益彌補銷售車體的損失;但碳權也造成了綠色通膨,因此,未來低碳轉型要順利進行,物價穩定的環境是必要條件。
臺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家麟表示,企業如何將碳費負擔轉爲永續創新和商機,可從大歷史的觀點來切入,例如全球四家車廠的永續創新(通用、豐田、特斯拉、五菱等)。而永續創新的成功條件包括:市場規模、供應鏈/價值鏈廠協力、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法規支持以及生態系打造等。以特斯拉而言,特斯拉沒有發明電動車,但公司贏在打造了電動車的生態系策略。豐田在2014年推出第一低氫能源車Mirai,但豐田則是採取相對保守的專利策略。而五菱汽車則贏在社羣的打造,創造產業新價值。
據瞭解, 臺灣碳定價目前採「雙軌制」,第一軌是「強制性碳費」,預計明年上路,初步要求年碳排放量達2.5萬噸的287家碳排大戶繳交碳費,若碳費徵收對象採取自主減碳計劃且達指定目標,可適用優惠費率。業者繳交的碳費,出口可抵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第二軌則是「自願性減量」,適用其餘非碳費徵收對象,包括各式中小企業,屬於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企業可以透過「額外的」自主減碳,像是造林、碳捕捉等減碳行爲,向驗證機構申請取得碳權,在未來的碳權交易所進行買賣。具有碳中和需求的企業,可以藉此達成目標,但自願性碳權交易不能用於法定義務,如抵免歐盟CBAM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