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潛在交易金額超360億元,國內創新藥授權交易“升溫”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譚琪欣)隨着國內創新藥跨境對外授權的熱度持續高漲,境內授權交易許可交易市場也逐漸回溫。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根據各大藥企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10月19日,境內授權許可商業化交易數量達到54起,潛在總交易金額高達369.31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交易規模,均超出去年同期水平;交易形式包括股權投資、受讓權益、聯合開發和商業化合作等,受讓方涉及恆瑞醫藥、石藥集團、信達生物等多家頭部藥企。

多位國內頭部藥企相關負責人、業內專家均在採訪中表達了對國產新藥境內授權交易的期待和肯定,他們認爲,相較於之前的‘賣青苗’現象,國內的頭部藥企深度參與國內創新Biotech企業的發展進程,將更有利於形成一種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創新生態。

處於臨牀開發後期的腫瘤藥最受國內頭部藥企青睞

從交易的藥物開發階段來看,相較於跨國藥企,本土頭部藥企整體上更青睞於開發階段處於臨牀開發後期的產品,佔比約七成。

而從交易的藥物類型上看,近年來受到熱捧的小分子抑制劑、ADC、雙抗和細胞治療產品等也是國內頭部藥企(受讓方)聚焦的主流賽道;而從藥物治療領域來看,抗腫瘤藥物仍是各大頭部藥企“必爭之地”,54起交易中涉及腫瘤藥物的共有10起,佔比18.5%。

“相對於臨牀前階段的產品而言,投入已經處於臨牀開發後期的產品的市場潛力將更加具有確定性、風險更低。投入產出比以及和自身已有產品管線的協同匹配度,是目前國內的頭部藥企在決定是否要與一家Biotech達成合作的主要考慮因素。”10月19日,國內一上市創新藥企的相關負責人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介紹道。

以信達生物爲例,記者梳理髮現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目前信達擁有獲批上市的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VEGR抑制劑貝伐珠單抗、RET抑制劑塞普替尼、KRAS G12C抑制劑氟澤雷塞等重磅品種,以及正在審評審批中的ROS1抑制劑他雷替尼,已涵蓋了肺癌治療領域的多個常見靶點。10月8日,信達生物又宣佈與奧賽康藥業就肺癌治療藥物利厄替尼片達成獨家商業化合作,信達生物將取得該藥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推廣銷售權,並向奧賽康支付首付款、註冊里程碑和銷售里程碑款項。

利厄替尼是奧賽康新開發的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擬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目前其上市申請已經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在業內看來,利厄替尼與信達生物已有管線可以達到高度的協同,這一筆授權合作正是信達生物希望加強聯合療法開發,繼續鞏固其在肺癌領域市場地位之舉。

頭部藥企和中小型創新藥企“優勢互補”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國內授權交易的回溫,跟部分傳統大型藥企轉型創新藥的佈局密切相關。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副研究員韓祺提到,近年來齊魯、正大天晴、恆瑞等大型傳統藥企都在加碼創新,傳統藥企底子厚,抗風險能力強,容錯能力強,生產組織能力強,營銷渠道紮實,商業化體系成熟,佈局新管線具有獨特優勢。“通過引進創新藥品種,有利於幫助傳統藥企快速獲取新的技術和產品線,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爲未來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跨國藥企大多也採取收併購方式與Biotech公司共贏發展,這已成爲了一個成熟的模式。”

從中小型Biotech的角度,進行對外授權合作交易亦是“自救”的一個選擇。“目前我國絕大多數Biotech公司長期處於投入期,無論是整體被收購,還是對外授權交易將研發管線兌現價值,都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我們認爲這種頭部藥企深度參與國內創新biotech企業的現象是值得鼓勵的,有利於形成一種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創新生態。”韓祺說。

清華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丁勝也認爲,國內中小型Biotech企業和頭部藥企的授權合作交易,從促創新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參考跨國巨頭藥企的發展經驗,他們的研發創新成果絕大部分都來自併購。創新藥研發週期長、投入高,中小型的創新藥企往往在某個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但到研發的後端時已經力不從心,而大型的藥企要麼擁有強大的下游商業化和市場推廣能力,要麼有充足的現金流支持。在創新藥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雙方通過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並共享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丁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