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再生金屬產量或達2000萬噸 如何破解回收利用效率低難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實習生朱可鑫 臨沂報道

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再生金屬分會會長王健在“2024年中國再生金屬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960萬噸,同比增長8.8%,而全年產量接近或實現2000萬噸。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目前正在陣痛期發展,面臨原料供給緊張、低端產能過剩、關鍵技術亟待突破、消費增長乏力、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尚不健全等階段性困難。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要培訓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新質生產力,加強政策引領,進一步做好技術創新。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分析,目前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具體表現包括主要品種產量穩步增長,再生銅鋁原料進口量和貿易額均同比增長,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大幅增長。然而,不同品種再生金屬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長出現分化,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更大生存壓力。且產業“兩極分化”,呈現出“兩頭熱、兩頭冷”的鮮明對比,新建項目數量同比和環比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事實上,由於國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尚不完善,再生資源回收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低,國內原料品質難以保障等原因,再生資源需求長期存在缺口,進口仍是獲得高質量再生資源的重要來源。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口再生銅鋁373.萬噸,同比增長12%,2024年上半年進口209.9萬噸,進口量逐年上升。

中國海關學會副秘書長王延春認爲,進口再生資源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的有力支撐,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目前,生態環境等部門正在修訂43號公告《關於規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樣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新增再生銅、鋁進口類別,允許特定再生原料進口。對此,王延春強調,企業要在源頭把好產品質量關,要落實主體責任,確保進口再生金屬原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廢舊金屬收集是再生金屬產業的起點。但我國缺乏專業化、規範化的回收網絡體系與行業產品標準、技術水平較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較低。

作爲再生金屬回收產業的重要產品,當前國內再生銅的質量提升和工藝改進一直是備受業內關注的話題。

“再生銅的應用應重點關注同級利用、閉環回收利用技術及產品,關鍵是做好廢銅的破碎分選預處理技術及熔體淨化技術。”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藝技術部部長陳啓峰認爲。

而在福州丹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銅專家黃偉萍看來,要實現再生銅產品質量的提升,“設備是基礎,工藝是核心。”

經業內測算,2023年我國直接利用再生銅產量219萬噸,佔總產量的51.22%;間接利用再生銅產量200萬噸,佔總產量的48.78%。而去年,美國廢雜銅直接利用率60%,德國高達80%。

目前我國再生銅杆企業產能已超過800萬噸,但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同樣的生產設備,產品質量不穩定。

對此,黃偉萍提出三點建議來提升質量。一是精煉劑的升級,新型的精煉劑採用化學原料複合配製,根據廢銅中雜質含量的不同,針對性的反應處理雜質以及爐內的情況;二是設備的改造,新的熔煉爐可設計成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生產模式,在同樣的設備產能配置下增加50%的產量,每天產量可達近500噸左右,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三是無鉛工藝的進步,其在不加鉛的前提下通過工藝的改變和其他材料的添加保持原來穩定的生產,產品質量也更接近電解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