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楊家女將保家衛國,經典連環畫故事《楊門女將》
今天分享的小人書名爲《楊門女將》,由張伯誠繪畫,講述佘太君帶領衆女將守邊疆抗西夏的故事。
宋仁宗時,西夏王文背叛朝廷,率兒子王翔,軍師魏古,發兵至飛龍山,據險安營紮寨,意圖爭取中原。
此時邊關元帥楊宗保命三軍堅守城池,自己帶張彪及部分隨從前去偵查敵情。
宗保的破敵之策是率一支奇兵穿過葫蘆谷,直搗飛龍山,裡應外合,一舉殲滅敵人。
天已黃昏,宗保帶人登上羊腸小路,尋找直抵飛龍山的棧道,忽見弓箭齊發,猝不及防之下,宗保被一支冷箭射中胸膛,急回大營,因箭上有毒,救治不及,臨終前囑咐孟懷源、焦廷貴等人不許發喪,堅守以待援兵。
孟、焦二人奉命星夜還朝,報與佘太君和朝廷。
此時天波府內正在張燈結綵,賀宗保五十壽誕,佘老太君與衆人歡歡笑笑,七娘和十五歲的楊文廣剛練了梅花槍趕過來。
焦、孟二將來到宴席上,太君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又驚又痛,老淚縱橫,衆夫人也都痛哭起來,文廣也放聲大哭,誓要爲父報仇!
太君命八姐、九妹斟滿大杯酒,走到堂前道:“宗保,孫兒啊,今當你五十壽辰,竟爲國盡忠,不愧是我楊門好子孫,你要痛飲一杯!”說完將酒灑在地上。
次日早朝,仁宗得知消息,大爲震驚,問可有退敵之策。
王輝主張求和以保萬全,寇準氣憤反駁:“苟且偷安,乃誤國之道。”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仁宗一時間猶豫不決。
滿朝文武,無人敢接旨掛帥出征,寇準忙說:“臣保一家可掛師!”
寇準所保正是楊門女將,王輝認爲楊家一門孤寡,佘太君年邁,穆桂英退隱已久,非比當年。
仁宗聽寇準所言,楊家世代忠良,八房只存宗保,如今爲國亡身,就算求和,也該到楊府祭上一祭。
寇準心知楊家定然不會同意求和,這樣說完,仁宗也無奈只得來到天波府。
此時壽堂改靈堂,佘太君攜衆夫人接駕,仁宗落座後,嘆息幾句,太君追問派何人出征,仁宗說朝中無良將可用,王輝在一旁幫腔。
太君被激怒:“這分明是畏懼敵人,苟且偷安,只要朝廷主戰,我情願掛帥前往!”
王輝譏笑說:“就算老太君掛得帥印,缺少能征善戰的先行,難道老太君親自衝鋒陷陣不成?”
穆桂英挺身而出,怒視王輝,嚇得王輝連連倒退。
穆桂英說:“我雖年過五旬,但殺敵報國雄心猶在,太君若掛帥,我願做馬前先行!”
七娘連同衆夫人、八姐、九妹都上前來,文廣也指着王輝怒道:“還有我楊文廣英雄年少,怎能說我楊家無人!”
仁宗無話可說,王輝又說:“軍國大事非同兒戲,與楊元帥報仇事小,朝廷安危事大。”
佘太君嚴詞駁斥:“楊家自從火塘寨歸宋以來,赤膽忠心爲國效命,金沙灘拼死保君,衆兒郎疆場飲恨,兩狼山被困遼敵,老令公血染黃沙……說什麼報仇事小,朝廷事大,論報仇我楊家的仇恨報不盡,論殺敵哪一陣不是爲了國家和黎民?”
王輝尷尬低下頭,仁宗見楊門女將英勇,也感到羞愧,見此情形,當即下令命佘太君掛帥,早日出徵。
寇準大喜,主動請纓,拽着王輝一道爲大軍押運糧草,軍前聽用。王輝一邊應着一邊還說只要此戰不敗於西夏,他願摘下烏紗帽。
第二天,佘太君校場點兵,柴郡主不願讓文廣去,文廣與母親穆桂英比試,哀求母親讓他一讓,若是輸了就不能出征爲父報仇。
母子對打一陣,穆桂英虛晃一槍,文廣使出梅花槍橫掃過來,桂英故意翻身落馬,文廣謝過母親。
佘太君也高興地對柴郡主說讓他去吧。郡主見婆婆、兒媳都同意,也就不再阻攔。
號令一聲,角鼓齊鳴,旌旗招展,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邊關。
西夏王文聽說佘太君帶一羣老少寡婦前來,並不放在心上,陣前一番譏諷。
文廣拍馬迎戰,兩個回合王翔就敗下陣去,王文被七娘一槍挑落耳環,掉頭就逃。
宋軍初戰告捷,佘太君很是歡喜,是夜,月色茫茫,巡營回到帳中,對着地圖,思索退敵之策。
這時穆桂英來到佘太君帳內,建議智取葫蘆谷,兩人不謀而合,想起宗保冒險前去,定是有小道可通飛龍山老巢。
西夏也想使計誘文廣出戰,差官來遞戰書,佘太君與桂英決定將計就計。
穆桂英帶七娘、文廣和焦、孟二將等來到葫蘆谷,入夜谷中大霧瀰漫,桂英派人請來當時給宗保指路的採藥老人,那白髮蒼蒼的老者得知情況,痛哭流涕,自願引路把宋軍送到棧道。
穆桂英帶衆將士順利通過棧道,來到飛龍山,乘風縱火,西夏大小營寨頃刻變成火海,王文和魏古夢中驚醒,冒火突圍。
逃到山口時,八姐、九妹正領兵在此埋伏多時,原來佘太君與穆桂英約定,敵營火起,大軍支援,裡應外合。
前有大軍攔路,後有追兵堵截,激戰中穆桂英一槍刺死王翔,魏古被七娘一矛刺於馬下,王文跑上山頂,穆桂英、七娘、文廣三面合圍,他無路可逃。
敵兵見主將被殺,亂哄哄地四處逃竄,放下兵器,伏地投降。
宋軍大獲全勝,寇準賀道:“一門英勇,捍衛邊疆,可喜可賀!”
王輝一時沒想好詞,在旁連連說道:“你們殺得好啊!殺得好啊!”
楊家滿門忠烈,女子不輸兒郎,保家衛國,最終都戰死沙場,可歌可泣,可敬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