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百歲冥誕 吳逢祥傳統禮教 孕育博士家庭

吳家子女及孫子與父親吳逢祥(前排右二)及母親李才傑(前排右三)合影。(吳建國提供/洪秀瑛臺北傳真)

有「博士之父」之稱的吳逢祥,生前對子女們的家庭教育嚴格,並從生活中實現「教育即生活」、「讀書最樂,但要有恆」的家訓,7個孩子拿了8個碩士學位、6個博士學位,因此獲此美譽。今(農曆8月26日)是他百歲冥誕,適逢教師節,吳家子女們特別舉辦紀念會表達對父親的緬懷與感恩。

吳逢祥祖籍江蘇省蘇州市,1947年從大陸遷到臺灣,終生服務公職,早年以知識分子從軍報國,1951年以特殊績效榮膺國軍第一屆克難英雄,後轉至國防部總政治部任職主任辦公室機要主秘,也曾在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工作,擔任內政部人事處長期間,曾獲行政院特保人員殊榮。

教育有方的吳逢祥,7個孩子吳經國、吳緯國、吳建國、吳立國、吳忠國、吳冠英、吳瑞國個個優秀。曾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大兒子吳經國,在7兄妹當中名氣最大;排老三的吳建國是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吳冠英則是臺灣培育出來首位獲得音樂博士的人才,現在更跨足國際服務業,是新加坡豐隆集團直轄的千禧酒店連鎖經營公司的總顧問,臺北君悅飯店就是該集團物業之一。

一門6個博士,在那個年代充滿傳奇色彩,吳建國記憶當中,父親對他們從小進行傳統文化薰陶,「最難能可貴的是,我父親永遠以身作則,爲我們立下學習的榜樣,這是一般爲人父母很難做到的地方,包括我們自己在內,也都做不到他那麼細緻與持久,足以爲社會的表率。」

吳逢祥非常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吳建國表示,1950、1960年代的臺灣環境艱苦,「我父親只是個普通公務員、薪水微薄,養育7個孩子負擔很重,在那個年代很不容易。」由於家裡孩子多,他說父親以半軍事化方式管理,以大帶小,把大的訓練好,小的就有榜樣學習。

吳家子女們分享,從小就遵照父親的規定,清晨即起,先整理內務再灑掃庭除,然後開始早讀;父親也無時無刻提醒、鞭策他們要養成專心念書的習慣,且規定他們每天寫日記,這對他們日後運用文字修辭與表達能力的提升,助益匪淺,這些嚴格的教育對他們一生產生莫大影響。

令吳家7個孩子更感念的是,從小到大,父親在每年農曆除夕必定帶全家祭祖感恩、行跪拜禮,表達後人對前人尊敬不忘本的感謝之情;時至今日,他們對祭祖禮俗不敢或忘,這個傳統益增他們對父親的懷念與敬意。

吳逢祥一生受人敬重,他常說:「我沒有做過任何虧心事,每天晚上都能安心入睡,不會讓你們子孫感到羞恥,這就是我留給你們最寶貴的遺產。」他以「多讀好書使自己芬芳、多做好事使別人快樂」自勵助人,曾受其幫助的人,難以計數。吳家子女以身爲他的兒女爲榮、爲傲,「父親永遠是我們家族的精神領袖,帶領着子孫們在正路上向前邁進,牢記他的遺教與遺言,這是我們衷心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