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鬧劇”背後:韓國政局動盪,旅遊業陰霾圍城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近期,震驚全球。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12月3日晚間,宣佈全國緊急戒嚴;不過,韓國國會議員順利進入汝矣島國會議事堂集結,最終尹錫悅在公告戒嚴6小時後解除戒嚴。
短短365分鐘的戒嚴,看似鬧劇,但完整披露了韓國的經濟風險。該國旅遊行業的變動與轉折,也將因此加速。
旅行警示仍維持“一般”
一般在評估目的地各種風險對旅遊行業的影響,主要會從旅遊警示(Travel Warning)與資金進出兩個層面觀察,兩者基本爲正相關。
旅行警示是官方機構針對國家/目的地公示的安全性信息,常分爲四級,即“一般”、“提醒”、“避免非必要旅遊”和“禁止旅遊/儘速離境”,目前主要國家大體仍將韓國維持在“一般”,但更新了提醒事項,比如:
建議公民“避開正在舉行示威活動的區域”,提醒“和平示威也可能升級爲暴力”。
英國與澳洲則明確建議,公民避開光化門與汝矣島等地區。
旅遊警示所彰顯的風險在於,被列入“禁止旅遊/儘速離境”的目的地,多數的商用保險保障會中止、短期簽證會撤銷、交通會出現限制(比如航班取消或減少)。
但本次韓國還沒有演變到該狀況。
資金風控基本未啓動
從資金進出看,戒嚴常意味着限制資金流動。
官方措施具體會包括監控金融交易、管制外匯、限制現金流動與凍結資產。
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77條,總統的戒嚴權限被賦予這些權力。不過因爲很快解嚴,這部分的細則甚至沒有被公告。
而民間措施的部分,目前就海擇資本觀察,與韓國相涉的旅遊供應鏈,尚未對韓國的組團社與地接社做資金風控。
我們認爲原因在於,韓國作爲目的地,市場規模還不算特別大,大公司覺得還沒到必須調整的程度,小公司也不想因爲做出頭鳥而失去訂單。
國民旅遊、入境遊與出境遊,將受不同程度影響
如果僅從旅遊警示與資金進出做爲核心觀察指標,本次的短時間戒嚴對韓國旅遊衝擊並不巨大。
不過,長遠來看,我們認爲這對韓國旅遊行業,包括國內旅遊、入境旅遊與出境旅遊,產生由小到大的影響。
本次國民旅遊基本不會受到衝擊,主要原因是資金進出、交通移動、現有訂單,都因爲快速解嚴而未做反應。
設若二次戒嚴,最先要考慮的是基於限制行動自由連帶的影響,比如宵禁措施會影響夜間活動(夜市、夜間觀光…),交通限制會影響區域流動(如關閉高速公路、火車、航班…),特定地區可能被劃爲軍事管制區。
入境遊短期受挫
入境旅遊會小有受挫。
雖然旅遊警示基本未升級,但難以避免(潛在的)自由行旅客主動取消行程安排;旅行團旅客通常較爲謹慎,也可能要求退款或更改目的地。
研學類旅客,對安全的定義是保守中的保守,國際學校、留學機構或學術交流活動會受到影響,但僅屬短期現象。
出境遊可能出現日本式反轉
受創最大的會是與匯率相關的出境旅遊,但不是斷崖式崩解,更可能是從峰值緩緩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戒嚴迅速解除,韓元對各國貨幣的匯率仍然弱勢,並續創2022年10月以來的低點,大有挑戰2009年3月(15年)低點的趨勢。
韓元貶值與經濟失速,遲早連手衝擊韓國出境旅遊產業,具體近年日本低迷的出境旅遊產值可爲殷鑑。
而韓國人出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將會受到影響,具體影響取決於韓國遊客在各國總入境遊客中所佔的比例,2024年上半年,韓國佔日本、越南、菲律賓三國入境遊客超過四分之一,其中衝擊最大的會是日本。
雖然貨幣貶值會使外國旅客入境韓國的消費成本下降,但韓國目的地產品尚不如日本豐富多元,受惠程度可能仍不如日本。
韓企的境外投資可能增強
在貨幣貶值期間,企業通過投資方式轉移資金是一種常見的避險策略,尤其是對於國際化企業利用境外收入而言。
從旅遊投資的角度看,規模較大、與韓國市場高度相關或具備快速回報能力的創業公司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支持的形式可能會偏好較低風險的公司債或混合型融資。
戒嚴落幕、混沌啓幕
本次韓國從戒嚴到解嚴,時間差僅僅365分鐘,爲韓國史上最低紀錄,被視爲鬧劇。
但事實上這並非鬧劇,而是被快速拆除引信的火藥庫,短期風險雖然解除,長期混沌可能纔剛開始。
該事件有三點必須嚴肅以待:
首先,韓國軍事體系的最高作戰指揮權由韓美聯合司令部(CFC)指揮,戒嚴時動用軍隊必定經過美國同意,所以美國(拜登)政府至少不反對戒嚴,失敗關鍵是軍方消極鎮壓國會議員集結,意味着美方意志與韓國軍方意志有強烈矛盾。
其次,雖然當天國會出席的190席議員全數投票通過解嚴,但300席仍有110席議員(主要是執政黨議員)未出席,意味着政黨間仍有強烈矛盾。
最後,韓國經濟低迷的深度與時間長度超過預期,帶動一般民衆相對剝奪感,這纔是矛盾的最底層根源。
可以說,即使尹錫悅解除戒嚴令,局勢仍然不穩定。
事件的短期影響固然不像戒嚴開始時看起來那麼大,但長期影響也不會像戒嚴解除時看起來那麼小,雖然旅遊相對剛需,但經濟與政治動盪會讓細分領域落差變大,出境旅遊極可能有走向日本化的向下轉折風險。
【本文爲評論員個人觀點表達,不代表環球旅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