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騾馬幫”夫妻的真實生活:密林深處幹活,月收入4萬

“騾馬幫”,這是一個古老的,早已淡漠在歷史長河的一種運輸方式。然而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卻有人將其發揮了巨大的力量。

衣食住行是人們維持基本生活的必要需求,在古代,最耗時耗力的便是“行”。

在古代,傳遞消息運送物資時,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人們便用馬和騾運輸。

一百多年以前,中國還處於落後國家,人們最常用的運輸方式還是用人力運輸,在這樣的環境下,便催生了一種職業“騾馬幫”。

有一部老電影叫做《山間鈴響馬幫來》就是講述了在解放初期,邊陲地區交通不便。

且當地百姓常被劫掠,爲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政府便組織了馬幫隊伍,往山區運送物資。

經過一系列衝突,苗寨市集擠滿了各族人民,人們興奮地採購着需要的生活物資。

騾馬是古時候的一種交通工具,是驢和馬交雜成功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品種,繼承了馬的耐力和驢的埋頭苦幹。

它們雖無法繁衍,但勝於身材嬌小又吃苦耐勞,性格溫和又少食多勞,在交通運輸方面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騾子就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了,但它們一開始並不受重用,它雖耐力好但在戰爭年代耐力好只是微不足道的優點。

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大修土木,對於建材的運輸需求極大,騾子才正式成爲運送的主力。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隨着時代的發展,交通也越來越便利,很多農村都已發展成城市,也產生了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

“騾馬幫”也就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在南方的一些偏遠地區交通異常不便,這些地區便依舊保持着這種古老的運輸方式。

他們常年行走在懸崖峭壁上,以爲僱主搬運貨物獲得收入維生。

01 三對夫妻特殊的工作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騾馬幫”也有三對夫妻成爲這項行業的翹楚。

他們居住在廣東河源的一個小山村裡,依靠騾和馬運貨生存。小山村交通不便,加上常年下雨土地泥濘,車輛無法通行,有些道路人都不一定敢走。

爲了便利村人幫助建設山村,這三對來自廣西的80後夫妻便駐紮在河源組成了一隊小型的“騾馬幫”,爲村人運送物資,修建基站。

而他們僅依靠騾馬拉貨達到了月入四萬。

雖僅僅依靠拉貨就能達到普通人不能達到的收入,有人可能會覺得“羨慕”,但他們的工作並不是像聽起來這麼輕鬆自在,他們的成功是以生命危險爲代價換來的。

我們早已習慣於都市的便捷生活,很難想象究竟是多麼惡劣的環境纔會使這種古老的運輸方式依舊存在。

由此也可見這三對夫妻高薪工作背後的生活是有多麼艱辛。

只要是客戶的需求,這個僅有6位成員的小馬幫都可以承擔,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建築材料,它都可以風雨無阻日行數公里送到客戶面前。

這支小小隊伍繼承了古老馬幫的精神,不懼風雨,敢於冒險。

由於是山村,村鎮相距甚遠,爲了準時將貨物送達,他們不得不早早起來購買物資。

再加上山村之間連綿起伏的山脈,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失足落下山崖。

他們分工明確,每到四五點天矇矇亮時,他們便整裝待發。女人們先行去山裡探路,清掃障礙通過對講機告訴丈夫沿途的情況,之後便等待丈夫驅着騾馬匯合。

而男人們主要負責裝卸貨物,驅趕騾馬,保證貨物的安全。就這樣日復一日,他們通過運輸物資爲山村裡的人帶來與外界的交流。

在出發前他們也會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常年從事騾馬運貨,他們已摸索出一套工作流程。

什麼時候出發、中途在哪休息、每天的路線路程……都會有詳細地記錄。

由於是給基站建設準備材料,不得馬虎,幾人常常檢查複覈到深夜十一二點才安心睡覺。

02 高風險帶來高收益

沿途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即使是走了多年的老路,也要小心失足,在過去幾年已有不少騾子在運送途中不小心掉下懸崖。

在路途中,吃不上飯是經常有的事情,甚至他們從來都不吃早飯,一日二餐也都是在路途中隨意解決,但他們也早已習以爲常。

路途遙遠,爲了保證充沛的精力,幾對夫妻實行了輪班制。

由於每日的工作必須當日完成,不然會拖延施工隊的工期,報酬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有時他們不得不在夜晚趕路。

在深夜的山林裡熟睡可不是一個好主意,山林常有毒蛇猛獸出沒,於是在休息時幾對夫妻會輪流守夜,守護着彼此的安全。

到達目的地後,他們也不閒着去休息,快速將貨物卸下後,便驅着騾馬折返,準備開始下一輪的運送。

在爲村子修建基站時,雖只是從山下到山上的距離,但一趟運送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而他們就需要這樣來來回回運送十幾個小時。

運貨的地方經常下雨,迫使他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爲了安全,他們一年適合送貨的時間只有四個月也就是一百多天。

他們起早貪黑,負重前行,顧不得身體,四個月毫不停歇,致使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毛病,胃病,風溼常年纏着他們。

他們風餐露宿,由於常年與惡劣天氣相抗衡,每天進行大量體力勞動,常年的勞作在他們臉上留下不可逆轉的痕跡。

他們的臉被曬得黝黑,看起來也比同齡人更加蒼老,雖只有三十多歲,但臉上已爬滿細紋。他們如此賣力工作,只爲掙得更多錢,讓家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爲了省錢和更便捷的送貨,他們一開始蝸居在山腳下的一棟出租屋中,幾人的生活十分簡單節儉,幾對夫妻加一隊騾馬一個月只花費幾百元。

雖條件艱苦,他們依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闖出一片天。

其中一對夫妻的妻子小雯說:“我嫁給丈夫一起跑馬8年,每天就只吃兩餐,從沒吃過早飯,8年來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牀準備,日行千里,風餐露宿,有時來了例假都要堅持跑馬運貨。”

他們勤儉節約,一件衣服縫縫補補又一年,午飯常常是前一天剩下的加熱接着吃。不禁讓人疑惑:“他們不是月入上萬嗎?爲什麼還要過得如此節儉?”

這不得不提到“騾馬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騾馬。對於他們來說,騾馬已如親人一般重要。

這三對夫妻擁有十八匹騾馬,這些騾馬都是從雲南運來的,每匹騾馬都價格不菲,價格都在上萬以上。保證它們的健康和飲食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騾子雖吃苦耐勞,但無法繁衍 ,再加上每天行程甚遠,騾馬每日要馱的東西重達1200斤,所以騾馬的更換也比較頻繁。

由於騾馬需要從雲南運送來也需要時間,剛上任的騾馬也不能馬上投入工作。

爲了保證不影響拉貨時間,他們便將騾馬分爲兩批隊伍,可以讓騾馬輪換着休息,一隻生病受傷另一隻也可馬上上崗頂替工作。

03 辛勤勞作終獲成果

爲了賺錢,他們常年不能和家人團聚,只有春節才能回去,孩子都是家裡老人在照顧。

他們愧疚於對孩子缺乏陪伴,每天的動力就是拿着錢高高興興回家團聚。他們的生活日復一日,缺乏趣味,是靠對家人的思念才得以常年堅持。

他們的努力並不是白費功夫,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攢了不少錢,曾有記者去採訪這三對夫妻時,一位成員拿出了手機,自豪地向記者展示老家剛蓋好的別墅。

等到老了幹不動了,就能回家享福。

騾馬運輸這種在許多地方早已被淘汰的運輸方式,卻在深山密林裡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即使是在受災後的道路上也不在話下,他們一趟又一趟地運輸貨物,爲受災羣衆送去物資和藥品,爲建設隊伍送去鋼筋和水泥。

騾馬幫是連接崇山峻嶺的山莊村落的紐帶。

一羣人,一隊騾馬,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在他們肩膀上的,不僅僅是運送的貨物,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時代的發展進步與其無法脫離干係。

這些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無數落後的山村才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直擊“騾馬幫”夫妻的真實生活:密林深處幹活,月收入四萬—2020-11-13

2.“騾馬幫”夫妻的生活:密林深處工作,月入四萬—2021-01-04

3.深山老林中的橋樑:廣西“騾馬幫”,月入4萬背後的真實生活—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