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免費看劇“真相”:“盜鏈”傳播視聽作品7.2萬餘部
5月11日,檢察官出庭支持公訴。
5月11日,法院對該案開庭審理。
8月15日,11家知名互聯網文化企業共同簽署反“盜鏈”宣言。
2023年9月21日,檢察機關對“盜鏈”的技術和法律適用問題召開專家
非法廣告收入3.92億元、實控涉案企業25家、向公衆傳播侵權視聽作品8.3萬部……6月14日,芝麻開門公司負責人張明(化名)因犯侵犯著作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萬元;該公司高管孫冬(化名)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400萬元。
爲維護公平競爭的文化市場秩序,8月15日,江蘇省無錫市檢察機關結合辦理的這起案件,引導10餘家頭部網絡視頻公司聯合發佈《反“盜鏈”宣言》,強調尊重原創,共築版權保護長城。
翻開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辦理的張明、孫冬等人侵犯著作權案的厚厚卷宗,我們得以窺視這起案件的全貌以及檢察機關爲打擊技術型侵犯著作權犯罪付出的努力。
“追劇神器”:5年非法傳播8.3萬部影視作品
從去年開始,很多網友發現自己下載使用的、點點廣告就能免費看熱門劇集的“追劇神器”陸續無法使用了。這個“追劇神器”名單包括了“今日影視”“影視大全純淨版”“芝麻影視大全(影視大全高清版)”“韓劇大全”等App。
“這些App都屬於張明、孫冬等人運營的影視作品聚合平臺,通過非法傳播大量未經授權的影視作品,並設置廣告、收取費用等方式營利。”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章意解釋道。
事情還要從張明的離職創業說起。早在2017年5月,他的老東家因爲戰略調整將長視頻業務進行剝離,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然而,作爲公司長視頻“影視大全”App業務負責人的張明沒有如願擔任新公司CEO(首席執行官),而是被任命爲COO(首席運營官),因此與公司高層產生矛盾。
此後,張明決定另起爐竈,與老同事孫冬合作,先是借用他人公司運營長視頻聚合業務,後於2017年12月成立了芝麻開門公司(化名)。其間,他們還從老東家挖人,拉起了一個包括產品總監、商務總監、運營經理、推廣經理、技術經理等人在內的互聯網視頻團隊。
公司成立之後,張明等人主動或者被動地逐步與其他視頻平臺建立一定的合作關係,開展引流業務,並以多家公司的名義註冊了“今日影視”“影視大全純淨版”“芝麻影視大全(影視大全高清版)”“韓劇大全”等App。
但是芝麻開門公司很快發現,合作是有片單的,合作方網站上最新和最熱的影片是不會給他們的,很多都是等過了熱度之後纔給他們。沒有熱播劇、熱門綜藝、熱門電影就無法吸引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廣告收入。
爲了營利,張明等人一方面通過下載和上傳熱播劇來引流;另一方面找到南京某科技公司,購買其技術解析服務,“盜鏈”至頭部視頻網站,將這些網站的熱門視頻轉移到自己公司的App上播放。
這兩種運營方式的效果十分顯著。案發後,據檢察機關統計,從2017年底至2023年1月,張明、孫冬等人共非法傳播視聽作品8.3萬部,包括“盜鏈”傳播視聽作品7.2萬餘部、“下載上傳”傳播視聽作品1.1萬餘部,非法廣告收入達3.92億元。其中,2018年1月1日後“盜鏈”傳播的1.6萬餘部視聽作品的點擊量達4050億餘次,2023年1月“下載上傳”傳播的2000餘部視聽作品點擊量達4800萬餘次。
但芝麻開門公司的這種運營模式始終伴隨着不小的爭議。隨着張明實際控制的公司從1家增長至25家,不僅在內部有員工質疑是不是涉嫌侵權;在外面,版權糾紛更是始終如影隨形,先後發生過十幾起。對此,張明的態度是隻要有人起訴,就應訴、和解、賠償,甚至在賠償後通過與權利人公司簽訂合作引流協議的方式來掩蓋自身的“盜鏈”行爲。
辦理該案的新吳區檢察院檢察官儲銘銘指出,5年間,張明、孫冬等人可謂用盡“三十六計”來遮掩侵權盜版行爲,例如通過在App上僞裝標記、設置瀏覽障礙等形式瞞天過海;通過偷樑換柱,將正版視頻網站後臺數據替換爲自己的數據,使他人在下載正版視頻網站App時,誤裝自己的App等。
辦案方向:穿透股權找到背後之人
再多的花式遮掩也無法徹底掩蓋侵權行爲。2022年5月,某頭部視頻網站報案稱,河南沁陽某公司開發和運營的App平臺中發佈了他們擁有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影視作品600餘部,吸引用戶觀看、下載,並通過收取廣告費用的形式謀取非法利益。
2022年6月15日,無錫市公安局對該案立案偵查。考慮到該案涉及複雜的技術問題,並且涉及多個省份,無錫市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溝通,依法啓動重大疑難案件聽取意見機制。
辦案人員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河南沁陽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誰?檢察機關建議,調查全部涉案公司股權信息、關聯關係及人員架構,查明涉案人員地位作用、犯罪情節等。抽絲剝繭,穿透股權,順藤摸瓜……辦案人員很快發現張明正是背後之人,相關的公司、人員脈絡也逐漸清晰。
2023年4月12日,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對張明、孫冬作出批准逮捕決定。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公安機關將另外13名犯罪嫌疑人移送至新吳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另案處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員大都是最初追隨張明創業的老員工。
“我們下載上傳的視頻應該是沒有版權的,如果有版權的話我們也不用從微博或者網上另外去下了。”
“與版權方合作的視頻不如下載上傳的視頻熱門,通過網頁跳轉體驗感又不好,所以我們App主要靠下載上傳熱播劇和截流播放的形式吸引用戶。”
卷宗裡30餘位涉案人員的口供顯示,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張明、孫冬等人,對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爲算得上“心知肚明”。
辦案難點:揭開“盜鏈”的底層技術邏輯
“這種類型案件維權最大的難點在於‘盜鏈’。”在檢察機關辦理案件過程中,許多被侵權的頭部視頻網站的法務人員表示,他們對視頻聚合平臺猖獗的“盜鏈”行爲感到頭疼不已,一直在多方面尋求更加深入的版權保護。
“盜鏈”,又稱“截流播放”“深度鏈接”“視頻解析”,指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存儲內容,而是在未經其他網絡服務提供者許可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手段繞過或破壞被鏈網站對作品採取的技術措施,抓取其服務器上的內容地址,直接在自己網站上向最終用戶提供其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內容。
“從司法實踐看,這類案件辦理難度也很高。侵權人會利用複雜的技術手段來完成侵權行爲,需要我們對相關技術有法律層面上的深刻認知,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無錫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主任孫寧說。
因此,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偵查階段的主要調查內容之一就是涉案App的技術細節,包括提取客戶端、作品庫、後臺管理系統等代碼和數據,區分下載上傳、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等方式,查明涉案App採用的傳播手段。
在審查起訴期間,針對“盜鏈”傳播視聽作品中的技術問題,檢察機關通過聽取被害單位技術專家意見,瞭解權利人採取的技術措施情況,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提供技術協助並出具意見,明確“盜鏈”技術原理及實現方法。
2024年1月10日,新吳區檢察院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對張明、孫冬提起公訴。
邏輯嚴謹的證據鏈、有理有據的罪名指控,將最高檢要求的“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落在了實處。
主犯張明和孫冬都在審查起訴期間就表示願意認罪認罰,並進行了部分退贓。一審判決後,兩人也都表示不再上訴。目前判決已經生效。
與此同時,面對侵犯著作權產業化、鏈條化的特徵,檢察機關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據涉案人員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參與程度、主觀惡性等因素,對其他涉案人員分層分類處理。對於公安機關另案移送審查起訴的13人,該院依法對犯罪情節較輕、作用不大、主動退贓退賠的部分人員作出不起訴決定,並依法開展行刑反向銜接。目前,無錫文化執法部門已對部分被不起訴人作出行政處罰。
打擊“盜鏈”就是保護版權
或許有人不理解,有免費的熱播劇可看不好嗎?侵犯著作權爲什麼會被列入刑法打擊的犯罪行爲之內?
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文化體制改革部分提出“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推動文化繁榮,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每一部影視作品的背後,都凝聚着無數創作者的心血。如果侵權行爲持續發生,用戶被截留,不瀏覽正版視頻網站,就會導致正版視頻網站流量大量損失,廣告收益無法得到實現,其他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更是無從談起,將嚴重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最終將導致整個正版視頻行業的萎靡不振。觀衆也將無法看到優質的互聯網影視產品。”新吳區檢察院檢察長丁宏偉說。
事實上,在中國互聯網影視行業高速發展的二十年間,司法保護從未缺位。從2016年北京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快播案”,2021年上海市檢察機關辦理的“人人影視字幕組侵權案”,到江蘇無錫檢察機關辦理的這起張明、孫冬等人侵犯著作權案,檢察機關始終秉承“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依法打擊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爲。
特別是近年來,隨着信息技術的革命與發展,非法使用信息網絡傳播他人作品成爲侵犯著作權的新型犯罪手段。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刑法第217條,將未經許可實施的信息網絡傳播作爲與複製發行並列的侵犯著作權行爲類型,同時列明瞭破壞或者規避技術措施也是犯罪行爲類型。檢察機關更是對上述新類型侵犯著作權犯罪行爲予以了高度關注。
“我們必須意識到,文化強國之路上,一個百花齊放、健康發展的互聯網視頻產業,需要法律的護航。”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檢察長丁宏偉說。
【來源:檢察日報·明鏡週刊 作者: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