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暴跌至新低的後果:
是每個年輕人都必須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也是社會必須嚴肅認真地考慮養老金分配規則的改變。這類話題,之前很多人玩梗,看起來,有種離自己很遠的樣子,但其實正在慢慢發生着。
前兩天民政部公佈了《2024年民政統計數據》,今年兩個季度加起來,全國結婚登記數爲343萬對,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50萬對。媒體形容,或創下近年新低。
我很好奇,近年是近幾年?有人口學專家根據上半年的情況,預測了今年全年的結婚數量,大概是660萬對,這個數據將會比2022年還要低,而2022年處於什麼情況大家都知道,或許會創下自1980年以來的新低,近40年來新低。
當然,結婚這種事兒,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教育、經濟發展水平等等,但有一個因素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就是經濟成本,最終也會導致一個繞不開的結果,生育率持續走低。不結婚,自然就沒人生孩子。
現收現支的養老體系,是活着的年輕人養活着的老年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等90後00後這撥人老了,那時候的年輕人,從數量和勞動參與情況上看,能不能養活這麼大體量的老年人,我其實沒太大信心,也不寄希望於此。
但即使結婚率生育率跌成這個樣子,也很難勸人多生孩子,經濟成本擺在那裡。
現階段,整個結婚的流程都走下來,普通人不掏空家底甚至負債個幾十萬上百萬,是很難的,大頭是彩禮和房子,某種程度上,之前房地產的突飛猛進,是很多老闆賺了絕後的錢,這麼說,也不算爲過。
還有婚後育兒的成本,也擺在那裡,教育資源、內卷等等,都是肉眼可見的,也躲不開。
我一個朋友買房在廣州偏郊區,想讓孩子上個市區好點的學校,贊助費30萬,而且得在那個小學附近租房,一租就是6年。 房貸加房租,再加小學的贊助費,預估還會有後面初中的贊助費,小兩口加背後兩對爸媽的錢都會被掏空,但這是現實情況。
沒什麼生活閱歷的人會槓,爲什麼一定要去讀比較好的學校,我來告訴你爲什麼,因爲爲人父母,就是這四個字。
沒有爲人父母之前,不會在意這些事兒,因爲自己沒有孩子,爲人父母之後,你看到孩子笑,哭,打鬧,你就會萌生出咬咬牙的念頭, 就是這咬咬牙三個字,讓你被徹底拿捏住,拿捏三件套了解一下。
所以,有生活閱歷的人會問,都喊了這麼多年的教育資源均衡化了,爲什麼不在人口多的地方多建好學校,爲什麼還會有這麼大的學位缺口。而這羣人,這羣上班在市區下了班住郊區的人,纔是生育大盤。
除了經濟成本,還有個原因,就是多生了,未必管用,你養活自己已經很累,然後累死累活生了幾個,長大了,供養的其實未必是你,那些生了三個四個五個的農村父母,老了之後領了多少的養老金,回家問問老一輩就知道了。
根據勞動統計年鑑的數據,2022年,農村老人的基本養老險額度是每個月204.7元,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額度是每個月3148.6和6099.8元,相差了數十倍,大多數農村老人,都要靠打工養活自己,老齡農民工其實不少。
當然,子女也會出錢給父母養老,但其實子女已經出了一部分養老錢了,就是從工資里扣除的那部分,按照現階段的基數計算,每個月差不多能有一千左右,高收入的更多。
而這部分年輕人交的錢,按照現在的分配玩法,供養的是拿高額養老金的羣體,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刊發過一篇文章,「現收現付主導的職工養老體系的實質,就是鄉村父母撫養的子女進城工作,給城裡的退休職工養老。」
但這話只說了一半的真相,還有另外一半,就是這些進城工作的子女,在供養了一部分養老金之後,還要額外再出錢供養自己的父母,畢竟一個月一兩百是如論如何不夠生活的。
換句話說,這些年輕人——大概率就是你我——其實要供養兩撥老人,相比之下,另外一些年輕人,不僅不用供養,父母還能拿出養老金供養他們,他們應該爲此感到幸福,甚至是感恩。
而考慮到人口基數,這些鄉村小鎮上長大的年輕人,其實才是生育的主力軍,一方面數量龐大,另外一方面,成長環境裡傳宗接代的觀念仍然牢固,還能起到作用。
而他們面臨的處境也是最艱難的, 養兩撥老人,還得養孩子,還得還貸款。但他們老了之後,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那時候的年輕人數量,養他們,估計是夠嗆……嗯,聞到了綠油油的味道怎麼回事。
是時候改變分配規則了,給這羣年輕人的父母保障,就是給這羣年輕人卸壓,要不然養老金轉移一撥,從農村進城買房再轉移一撥,怎麼讓他們願意結婚,願意生孩子?
至於個人能做什麼,如果你父母也是農村的,那能活着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別聽那些人瞎PUA,活着之餘,多存點錢。
-END-2024年8月07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B站,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