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首日百隻基金集中提示溢價風險:近半數股票型ETF價格“失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國慶節後,A股仍在延續脈衝式上漲行情。10月8日,A股三大指數經過大幅高開、回落、重新拉昇後,在收盤依然保持了足夠有吸引力的漲幅。截至收盤,滬指漲4.59%,深成指漲9.17%,創業板指漲17.25%。
作爲資金流入A股的一大主力工具,在公募市場上,ETF交投情緒也愈發熱烈。不過隨着漲勢洶洶的行情催動了資金搶籌,一批ETF二級市場價格,也出現了與基金份額參考淨值(IOPV)產生較大偏離的現象。
10月8日,百餘隻ETF集中發佈風險溢價提示公告,提示投資者審慎投資,更有8只基金選擇在開盤後主動宣佈停牌“冷卻”一小時。
如果將ETF的折價率或溢價率超過2%視作定價錯位的話,截至9月30日,全市場791只股票型ETF中,價格“失真”的基金高達379只,佔比約48%,已接近半數。
110只基金提示溢價風險 8只停牌
作爲可以同時在一級市場申贖並在二級市場買賣的產品,經綜合估算後的指數成分股實時價格構成了ETF的實時參考淨值,二級市場上的買賣金額則構成ETF的交易價格。因爲資金衝擊、資金清算日期不同等原因,ETF二級市場價格便時現與基金份額參考淨值出現偏離、呈現溢價或折價狀態的現象。
隨着A股進入新一輪強反彈行情,高調的賺錢效應放大了買盤資金的熱情。國慶節前後,資金搶籌催生了場內價格與基金淨值的偏離,由此導致一批場內基金的溢價率居高不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7日及8日,全市場共有超110只場內基金髮布了溢價風險提示公告。在公告中,基金管理人普遍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表示“投資者如果高溢價買入,可能造成損失”。
縱觀這些基金的主題屬性,雙創板塊相關的ETF幾乎佔據溢價風險提示的半壁江山,其中又以直接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最爲集中。此外發布了公告的ETF還包含部分行業主題產品,如金融、地產、消費等。
而在其中,爲了進一步維護投資者利益,更有國聯安創科技ETF、中銀BOCI創業板ETF等8只基金,選擇在10月8日開盤後停牌1小時。如10月8日中銀國際證券公告稱,爲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本基金將於2024年10月8日開市起至當日10:30停牌,自2024年10月8日10:30 復牌。
“BOCI創業板ETF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溢價,交易價格偏離基金份額參考淨值的幅度較大。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公司在公告中表示。
然而停牌並未冷卻投資者的熱情。記者注意到,10月8日收盤,BOCI創業板ETF單日依然上漲了19.98%,以13.96%的溢價率領跑全A股ETF市場,並比9月30日收盤時的溢價幅度更甚。同樣選擇了停牌的國聯安創科技ETF,10月8日的溢價率則緊隨其後,高達16.88%。
除ETF外,部分LOF也披露了溢價風險提示或停牌公告,其中一些實施了停牌的基金,溢價率更是高達20%以上。
放眼全市場,ETF價格的“失真”現象在國慶節後有所深化。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8日收盤,全市場共有791只股票型ETF,平均溢價0.46%,而這一數字在9月23日僅不足0.01%。進一步來看,日內超5只ETF的溢價率在10%以上、219只ETF的溢價率在2%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跟蹤指數的成分股“跑得過快”,也有一部分ETF儘管近日來同樣實現連漲,卻反而出現了二級市場成交價格低於實時淨值的折價現象。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折價率超過2%的股票型ETF共有160只,另外日內共有11只基金的折價率在10%以上。
從跟蹤指數的屬性來看,同期折價居前的ETF普遍帶着“科技基因”。如國泰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集成電路ETF,分別以11.44%和11.12%的折價率在股票ETF中排在前兩位,富國基金旗下芯片龍頭ETF10.84%緊隨其後。不難看出,其行業屬性基本均集中在科技類細分賽道。
有公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成分股與基金漲跌幅限制之間的差異,是形成這一折價的主因:“科創板和創業板成分股漲跌幅限制爲20%,而市場上大多數ETF的漲跌幅限制爲10%,因此在成分股批量漲超10%後,部分ETF可能因觸及漲停而無法完全反映其成分股的實際漲幅,由此產生折價現象。”
呼喚投資者審慎決策
集中涌現的折溢價折射出ETF的投資風險,一定程度上爲熱情過剩的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事實上,歷史數據顯示,ETF的折溢價往往無法長時間維持在高位。華寶證券分析師張青曾在研究中指出,截至2023年5月,國內的上市ETF在2020年以來總共出現了47次溢價率衝破15%的情況,而其維持在15%以上的天數均值僅爲1.7天。
在溢價消解後,普漲行情也或將回歸板塊分野,意味着投資者也需更加註意技術性回撤的節奏,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節後第一天,股市受到海外機構看漲情緒、國內政策利好、市場資金流動以及行業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上漲趨勢,但同時也需要關注國際局勢、貨幣政策等風險因素。”有基金銷售平臺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節後首日的資金供給來看,當前A股短期仍呈現淨流入趨勢。截至9月30日,全市場ETF的規模達到3.41萬億元,而這一數字在10月8日進一步上行至3.48萬億元。
10月8日,全市場股票型ETF的成交量則達到3485億元,其中4只ETF更是創下了歷史單日成交量新高,包括易方達創業板ETF日內成交額達到474.86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交額383.04億元、華夏科創50ETF成交額254.94億元,以及易方達科創板50ETF成交額174億元。
在資金面催動下,多數分析人士認爲,短期內脈衝式上漲行情仍將持續,隨着有利變化有望令樂觀者大幅增加,預計交易機會也仍將增加。
而針對行情快速上漲後是否仍具備可持續性上升空間,記者注意到,機構的判斷則相對審慎,整體認爲要基於多個信號的確認情況,如財政基調、房價拐點、海外流動性等。
例如永贏基金指出,對於市場能否出現中期維度反轉,核心在於財政發力的程度,以及流動性維度能否形成正反饋循環——若財政發力超預期或持續發力、流動性形成了正反饋循環(個人投資者銀證轉賬/偏股基金新發的放量),市場或將出現反轉。相反若財政未發力、資金流未形成正反饋,那麼市場行情可能終結。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參與A股投資而言,ETF依然是相比個股更容易實現風險平抑、也更容易跑贏後者的回報的投資工具。
大同證券分析師王曉將寬基ETF比作“鋒利的矛、堅實的盾”。在此輪飆升行情中,他表示:“在趨勢性行情中,可以利用寬基ETF‘鋒利的矛’來捕捉指數上漲的β行情;從風險控制上看,ETF 年化波動率更低,最大回撤更小,投資者可以在震盪起伏的行情中,利用寬基ETF‘堅實的盾’來控制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樣注意到,一批寬基ETF因爲規模大、流動性強,也往往擁有更優異的交投熱情消化能力,意味着基金對摺溢價率的調控更及時、更充分。
Wind數據顯示,在全市場平均溢價率上行的背景下,國慶節前規模逼近4000億元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其溢價率在9月30日一度也達到3.42%,不過在10月8日已回落至1.7%。躋身千億規模梯隊的4只滬深300ETF、1只中證500ETF和1只上證50ETF,其溢價率則整體從假期前的1.5%-3.5%區間消解至0%-2%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