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七層別墅”登上《河南日報》

“真是想不到,這麼宏偉的高樓,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住上了!”“非常精巧,原來古代人也有自己的‘樂高’!”河南博物院秦漢魏晉南北朝展廳,陳列展出了衆多陶樓模型,其中一座七層樓“豪華別墅”模型吸引了衆多遊客的目光。

近日出版的《河南日報》“豫博裡的中國”欄目,以《“七層別墅”講述千年故事》爲題,報道了1993年出土於焦作白莊6號漢墓,通高192釐米的七層彩繪連閣陶倉樓的故事。

據悉,該陶倉樓由主樓、附樓、院落、閣道等四部分組合而成,是集倉儲、娛樂、居住於一體的多功能陶樓建築,目前館藏單位是河南博物院。

“從整體結構上來看,一、二層爲倉房,從一層走樓梯可直達二層;三層以上是居住閣樓,合理運用挑樑結構和斗拱技術;帶有平座欄杆的‘陽臺’,可以供人們休閒遠眺。附樓四層是倉樓,用於存放糧食。”河南博物院講解員馬文笛說,設計師充分考慮糧倉的存儲功能,牆上的進糧孔組成一套“新風”系統,通風、除溼、防鼠。

報道中介紹,兩漢時期,隨着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糧食產量大幅增長,對糧食安全存儲的要求不斷提高。到了東漢,土地兼併愈演愈烈,豪強地主佔據大量土地,實行自給自足的田莊經濟。因此,倉樓這種集儲糧、居住、防禦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應運而生。七層彩繪連閣陶倉樓正是漢代經濟繁榮的一個縮影,折射出當時手工業和製陶業的發達水平。

(記者 趙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