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評|神舟飛天25載,成就光榮與夢想

25年前的今天,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第二天準確着陸在預定回收區域,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的重大突破。如今,我國已發射了19艘神舟飛船,其中14艘神舟飛船將24名航天員38人次送入太空。弘揚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幾代航天人接續奮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邁入空間站時代。

從最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枝繁葉茂,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令世界矚目。載人航天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這一系列的跨越是航天技術質的飛躍,更是綜合國力的生動展現。尤其是當我們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時,不僅僅是將一個人送入太空,更是向世界展現中國航天的硬實力,隨着多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成功完成,我國航天技術在複雜環境適應、生命保障系統等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如今,看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航天技術,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衛星通信技術讓我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保持便捷的聯繫;衛星導航系統精確地指引着我們的出行,從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廣袤無垠的野外都能精準定位;航天材料技術的應用更是讓我們的交通工具更加輕便、堅固,提高了安全性能。航天技術悄無聲息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航天科技帶來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天領域,不僅有國家隊作爲中流砥柱,擔當着攻堅克難的重任,衆多民營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爲中國航天注入了更爲寬廣的發展活力。民營企業憑藉其靈活的創新機制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航天零部件製造、衛星應用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與國家隊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航天產業鏈,共同推動着中國航天事業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也彰顯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潛力。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這是一種航天人刻在骨子裡的堅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激情。每一次火箭的成功發射,每一艘飛船的安全返回,背後都是無數航天人夜以繼日的拼搏。他們在茫茫戈壁、在科研一線,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25年前神舟一號的發射如同一個鮮明的時代座標,開啓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紀元。此後一代又一代的神舟飛船如同接力棒一般,一次次成功發射升空,不斷刷新着中國向前、向上的座標。

這種載人航天精神,已經超越了航天領域本身,成爲激勵各行各業奮鬥者的精神源泉。在科技創新的前沿,科研人員秉持着這種精神,勇攀高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每一個普通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着這種精神,爲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載人航天更是點燃了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意義深遠。2021年12月9日,在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這是時隔8年之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如今,航天員在空間站給孩子們上的太空科普課已經成爲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在這些精彩的課程中,孩子們看到了太空中神奇的物理現象,瞭解了宇宙的奧秘。這些生動的畫面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心懷祖國、熱愛科學的種子。

航天員們傳授的不僅僅是太空知識,更是人類探索宇宙、挑戰未知的夢想與勇氣。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將伴隨孩子們一生,激勵他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因爲孩子們知道,夢想的實現需要紮實的知識積累,需要敢於創新與永不放棄的精神支撐。

25 年的飛天曆程,是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壯麗篇章。中國載人航天承載着科技進步,更承載着光榮與夢想,它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着我們奮勇向前,朝着星辰大海的更深處一次次進發。(範傑遜)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