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黃鬆甸鎮開啓災後重建“進行時”!

7月21日以來,經歷三輪強降雨的蛟河市黃鬆甸鎮進步站村遭受洪水侵襲。8月4日,烈日當空,氣溫高達32℃,記者在村裡看到,當地村民和外來援助力人員正緊鑼密鼓進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在流經進步站村的威虎河上,多座橋樑被洪水沖毀。在通往育林四社11戶村民的板橋前,鉤機和卡車正在對連接橋樑的鄉道進行推進平整,自卸卡車拉載着成噸的土石方傾倒在路上,再由鉤機碾壓平整。目前斷橋只有橋頭一小段塌陷處尚待修復,“預計5號下午就可以完成搶通工作。”工程負責人介紹。再看附近的村路,有不少交通部門的支援人員,也正揮動着鐵鍬,配合大型機械開展鋪路作業。

“黃鬆甸鎮流域沖垮了6座橋,目前正在抓緊搶修最關鍵的兩座橋,並打通一條便道。”蛟河市農村公路管理中心負責人劉春萌說。“從7月29日到8月4日,我們在黃鬆甸鎮投入45人、18個機械臺班,共開展了3處作業面施工。大家晝夜奮戰,預計在5日下午完成橋樑施工,6日確保道路完全暢通,解決黃鬆甸鎮6個村百姓出行的問題。”

當日中午午休時,記者在進步站村道上看見進步一社主任郭長生,他正開着農用三輪車拉着支援人員。郭長生左臂纏着繃帶,脖子上搭着一條被汗水浸溼的黃毛巾,胸前也溼了一大片。記者問起他的傷,他只輕描淡寫地說,是拉村民幹活時摔的。他說,災情發生後,他們組織村民生產自救,出動了20餘人和20多臺次車輛。尤其是在受災最重的宋世明家,鎮裡組織了青年突擊隊,村裡組織黨員突擊隊,一齊幫助他家清理淤泥。原來洪水退後,宋家房前屋後的淤泥沒到膝蓋,穿靴子幹活,要費很大勁才能從泥裡拔出腳來。他們用6臺農用三輪車拉了整整一天,然後又配合一臺剷車和一臺鉤機,用了4天才幫他家清理完。

在宋世明家,記者看到,牆上還留着一米多高的水印。宋世明說,7月26日晚上,媳婦和兒子就被村鎮幹部組織轉移了。他當時在外地打工,7月29日聞訊趕回來,見到災後家裡到處都是淤泥,裝菌袋的棚子塌了,木耳都被沖走了,他幾乎絕望到萬念俱灰——“家都不想要了!”好在從8月1日開始,村鎮出動了30多人來幫忙,加上父老鄉親和民兵,一起幫他把淤泥清理乾淨。他看到露出地面的家,這才“心裡敞亮了!”宋世明微笑着說:“雖然家裡的5萬袋秋耳損失嚴重,所剩無幾,但能得到政府和鄰居們的幫助,我非常感動!現在還有很多事要做,我對重建家園很有信心!

記者在村內看到,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正在爲村民的院落噴灑消毒液,做災後防疫工作。看到村民正在曬從洪水中搶出來的餐具,醫護人員一再叮囑儘量不要再用了,或是徹底做好高溫消殺處理纔可以。

目前,進步站村的積水已退去,村民們陸續返回家中,清淤、重建等工作正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