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祭縮窄車道、增庇護島

交通部近年嘗試從工程、服務等面向着手,例如把車道縮窄爲3公尺誘導車輛降速,大型路口增加庇護島讓行人分2次過馬路等。(鄧博仁攝)

臺灣從高齡化社會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如何讓「行」變得更安全友善,交通部近年嘗試從工程、服務等面向着手,例如把車道縮窄爲3公尺誘導車輛降速,大型路口增加庇護島讓行人分2次過馬路等。在偏遠地區公共運輸不足的地方,交通部去年也放寬「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讓小客車也能經營公車。

「馬路如虎口」以前是用來叮嚀小朋友的口號,但根據統計,高齡行人才是事故傷亡大宗,交通部嘗試從縮窄車道、改變紅綠燈秒數、設置庇護島等,降低車速並給予行人更多通行的時間。

交通部道安會指出,臺灣道路寬度不一,從3公尺至3.5公尺不等,根據測試,車道寬度變窄,視覺上可使駕駛自動降速,且對車流效率的影響不明顯。交通部與內政部已獲得共識,2021至2024年將投入8億元改善全臺2680處車道線型,各縣市重鋪柏油時,車道寬會以3公尺爲原則來畫線,多餘空間用來拓寬人行道或自行車道。

另高齡者走路速度較慢,過大馬路時常遇到秒數不足、車輛不禮讓等問題,道安會說,已建議各地方政府在較寬的馬路多設置庇護島,讓行動不便者可以分2次過馬路,或是拉長行人的綠燈秒數。

交通部推動高齡駕駛駕照管理制度,但偏遠地區公共運輸不足,老年人若駕照被收回,反而從出門困難變成出不了門。交通部路政司指出,傳統大型公車定點、定線、定班的服務模式,無法貼近偏鄉民衆的需要,因此大幅鬆綁偏鄉運輸服務相關規定,小客車也能經營公車,使地方人力與車輛資源一起投入更彈性多元的運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