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7% 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
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是“十四五”江蘇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內容。9月20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在常州市召開的全省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推進會暨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部署會上獲悉,農機化“兩大行動”實施三年以來,已經成爲全省農機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風向標、高水平建設農機強省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內容,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技術支撐。
全程機械化保障糧食安全能力持續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穩居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水稻插秧機10.4萬臺,機插率超過75%。糧食烘乾機械3.5萬臺,產地烘乾能力達90%以上。油料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較大幅度提升。全省開展了油料作物生產機械化攻堅行動,油菜、花生生產機械化水平較大幅度提升。油菜毯壯育苗和移栽機械化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2023年,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9.6%,花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2.9%,分別比2020年提高了11.7和10個百分點。糧油作物機收損失率呈下降趨勢。各地樹立“減損就是增收”的理念,通過開展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和損失率監測工作,糧油作物機收損失率連年降低。今年全省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爲0.8%,比去年降低了0.1個百分點,首次開展油菜機收損失率監測調查,平均機收損失率爲9.92%。
全面機械化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效能不斷提高。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項目已覆蓋76個農業縣(市、區),建設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1026個。2023年底,全省特色農機總量達到283萬臺,畜牧業、林果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總體水平達到65%,比202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以上。部分特色農業短板農機裝備技術實現突破。農機研發製造推廣應用一體化項目安排資金7600萬元支持特色農機裝備創新。葉菜收穫機械、河蟹捆紮、水草疏割、果蔬分級分選、有機肥深施等一批特色農業裝備實現突破,正在加快示範應用。農機農藝融合與設施宜機化建設不斷推進。開展宜機化品種、宜機化設施改造、適用機械和適宜技術的試驗應用。制定併發布蔬菜、林果、水產機械化技術行業地方團體標準8個、規範28個,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蘇特色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特色農業機械化生產模式。省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2023年安排4個項目、960萬元支持油菜、大豆等“宜機化”品種選育。三年來,全省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117萬畝,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160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宜機化”種植設施棚室改造5萬畝。
農機智能化數字化應用加快落地。以標準規範引領智能農機應用場景建設,出臺了《“無人化”農場建設指引》《信息化果園》等智能農機應用場景建設規範。目前,全省已建設“無人化”農場283個,總投入8.7億元,擁有智能農機數量3643臺,建設項目核心區17.73萬畝,建設綜合性自主管理智能化遠程管理平臺204個,開展糧食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面積334.92萬畝次。植保無人機擔當赤黴病防控主力軍。今年,在江蘇小麥赤黴病防治關鍵時期,全省2.34萬臺植保無人機戰鬥在小麥赤黴病防控一線,累計飛行608.45萬架次,覆蓋作業面積4263.34萬畝,佔比防控面積超過62%,爲“蟲口奪糧”、抗災保豐收發揮裝備支撐作用。農機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啓動農機數字化市、縣和農機合作社建設,組織水稻無人化收割、機插秧、電動農機等比武競賽。全省建設“機慧來”農機數字化應用平臺,實現農機應用數字化接入。全省共接入智能農機10.8萬臺,開展農機作業監測面積6126萬畝。監測到智能農機分環節作業情況的數據分別爲:耕翻作業面積45.48萬畝,種植作業面積40.42萬畝,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6006.32萬畝,收穫作業面積34.27萬畝。
農機綠色化裝備技術推廣成效明顯。加快清潔熱源烘乾設備設施更新。全省共推廣空氣源熱泵烘乾機3470臺,電加熱烘乾機1409臺,三年來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建設50個糧食產地智能化綠色化烘乾中心,支持對產地烘乾中心進行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大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力度。搶抓國家和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機遇,今年江蘇爭取2600萬元項目資金,申請6000多萬元中央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加力支持農機報廢更新。三年來,全省累計報廢老舊農機1.1萬臺,財政補貼資金12856萬元,受益9472戶。設立省級農機再製造實驗室,開展農機再製造技術研究,探索農機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新途徑。持續擴大犁耕深翻、側深施肥裝備技術應用。三年來,全省累計在46個縣(市、區)推廣生態型犁耕深翻犁耕面積688萬畝,創歷史新高;在全省涉農縣(市、區)建立800個綠色高效施肥技術集成推進區,全省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機保有量7801臺,累計推廣應用側深施肥技術670餘萬畝次。
農機軟實力創新賦能爲農機化發展提供新保障。標準制定方面,三年來,申報農業行業標準10項和17項江蘇省地方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機化標準體系;農機試驗鑑定方面,加強農機鑑定能力建設,對創新性緊缺農機具快速鑑定,優先鑑定,保障供給。2024年發佈推廣鑑定產品種類指南20大類43小類109個品目,專項鑑定產品種類指南16大類25小類32個品目,切實保障糧食油料生產和農業綠色化數字化發展產品的鑑定供給。服務能力創新方面,創新“農教聯合”“送考進校”人才培養模式,三年以來累計舉辦培訓班409多期,培訓合格2.57萬多人次。在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中,江蘇代表隊在農機修理工、農機駕駛操作員兩個賽項均獲得“團體第一名、個人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安全生產方面,連續三年全省農機安全零事故,“柳堡模式”經驗全國推廣。持續推進“網格化+集中登記檢驗”工作模式,集中登記檢驗效率進一步提升。(吳瓊)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