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設計哲學融入傳統工藝 陶聚重新詮釋陶瓷之美
圖/《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位於鶯歌老街第二停車場旁的永昌街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地方,這條街道是名副其實的「老街」,它曾是戰後眷村「正義新村」的所在地,其最大特色在於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紅磚色的屋瓦、昔日的陶瓷鐵皮工廠,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氣息。走在永昌街上,彷彿穿越時間的長廊,感受舊時臺灣的獨特風情與韻味。
漫步永昌街的巷弄,一間頗具現代感的陶瓷文創工坊 ——「陶聚Tao ju」隱身在古老的建築羣中,明亮的室內裝潢搭配以黑、白、灰爲主色調的設計風格,同時巧妙地保留舊時的紅色磚瓦,將老宅與現代美學完美結合,一改人們對傳統工廠的印象。
成立於2016年的陶聚,事實上前身是擁有多年曆史的「勝昌陶瓷」,主要製造耐火磚、磁磚等外銷陶瓷產品。第三代經營者陳祖豪接手後,選擇跳脫以往代工代制、大量生產的商業模式,轉向精緻工藝、創新設計並強調品牌價值,在衆多窯廠林立的鶯歌,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回家,讓祖傳事業得以延續
陶聚創辦人陳祖豪畢業後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從事過醫療檢驗、業務以及工程師的他,八年前,在父執輩決定收掉祖傳窯廠之際,選擇回到鶯歌、繼承祖業。陳祖豪指出,在他接手的這段期間,許多工廠相繼結束營運,曾爲陶瓷重鎮的鶯歌,如今陶瓷品牌已經屈指可數。
▲陶聚創辦人陳祖豪在陶瓷世家成長,身爲長子的他將陶瓷傳承視爲使命。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繞了一圈回來,覺得這個產業滿可惜的」,陳祖豪感嘆地說,眼看家族產業逐漸式微,身爲窯廠的後代長子,內心涌現強烈的使命感,「當時都沒有人要做,於是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讓它延續,同時也提供下一代一個選擇」。陳祖豪表示,他不願意看到陶瓷產業在陳家,尤其是在他這一代消逝,因此毅然決定回到鶯歌、承接家業。
窯爐的考驗:燃燒鍛鍊職人魂
即便父親和爺爺留下了豐富的經驗,但陳祖豪仍不斷思考如何以獨特的方式踏進陶瓷領域。因此,他選擇專注於工藝,以釉藥技術爲基礎,致力於創造獨具巧思的產品。陳祖豪說,他總是對材質的肌理特別着迷,例如:水泥壓痕、馬路的斑駁感,希望藉由材料和色彩的變化,賦予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嶄新生命。
然而,陳祖豪坦言,陶瓷製作是一門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藝術,它能真實反映創作者的內心狀態。他回憶接手初期,因爲迫切想賺錢、急於製造大量陶瓷作品,內心滿懷期待,沒想到卻賣不出去,「當時會覺得爲什麼做得那麼辛苦卻都賣不掉,被市場洗臉其實是很難忘的一件事情」。
▲陳祖豪認爲,陶瓷能反應創作者的內心狀態,做得越快,呈現的作品越亂。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此外,他也分享陶瓷製作的挑戰,「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學習窯爐打開,作品不會全部完好這件事情」,即使投入大量心力製造出精美的坯體,但在窯燒過程中,有時仍會出現色彩問題或因燒製不當而導致作品失敗。儘管曾感到挫折,但陳祖豪堅信,這些挑戰都是寶貴的經驗,時間的流逝讓他逐漸學會釋懷,持續改進、提升陶瓷工藝。
跳脫傳統框架,讓設計走進生活
至於年輕世代的經營思維是否會和老一輩的觀念有所衝突?陳祖豪笑說,前期沒有訂單的時候常常被念,但他比較我行我素、一直都在走自己的路。「我們自己做就是這樣嘛,賣不好就吃泡麪、賣得好就吃好一點」,如今已經做出一番成績的他,逐漸能讓長輩安心,父母也學會放手,讓年輕一輩勇敢去闖。
「陶聚的理念是希望讓陶瓷走進生活,用純粹的真誠、看見生活的樣子」,陳祖豪說,一個好的設計,不管是外觀或使用都能很長久,這正是陶聚追求的事情。他們不把價格視爲唯一目標,而是專注於每件產品的品質,將製陶視爲一種工藝,渴望打造更多能豐富生活、環繞於日常之中的美麗器皿,爲每個平凡時刻注入溫度。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尋!
聰明人都在訂閱【網路溫度計Line Notify】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https://dvi.pse.is/57yrmg
想要租屋買房嗎?快來【房產溫度計】
給你完整的房市知識: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
加入網路溫度計電子報、臉書粉專、IG官方帳號,追蹤最即時火熱的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