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之心 勇立潮頭
匠人之心 勇立潮頭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有人說:建築是固體的文化。建築是一首詩,美麗靜謐又飽含歷史韻味;建築是一曲歌,細膩飽滿又蘊藏高雅深意……龍巖建築人用一雙雙不倦的巧手,一對對睿智的眼光,一顆顆開拓進取的心臟,譜寫出無數不朽的詩歌,完美演繹和詮釋龍商精神。勇立潮頭 夢想“起杭” 行走在有着“中國建築之鄉”稱號的上杭,從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古建築上,可以看出上杭的建築和歷史一樣源遠流長。“1233年始建的上杭孔廟、1741年建成的蛟洋文昌閣、明清時的客家圍屋……這些傑作,歷經數百年風雨仍閃爍着歷史的榮光,”上杭縣建築業協會會長鍾維育向記者激動地介紹上杭的建築文化,“這些古建築,折射出祖先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於創新、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世世代代建築實踐,磨鍊出一批又一批造詣頗深的能工巧匠。改革開放以來,上杭一大批新時期的弄潮兒秉承“三千榔頭八百斧”的優良傳統,用精湛的技藝和良好的信譽,大力開拓本省廈門、福州、龍巖和廣東、四川、新疆、上海、北 京、江西等縣外、省外市場,施工網點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建設了一大批廣獲好評的建築精品和優質工程,如新中國成立以來閩西第一個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登凱豪庭房建項目、深圳“錦繡中華”和“世界之窗”的給排水工程、全國第一家海水淡化工程以及南方製藥廠廠房等,成就了“中國建築之鄉”的輝煌。在2002年回鄉興業的福建聯泰建設集團鋼構件生產基地,記者瞭解到,這裡生產出來的鋼構件除了供給集團承接的工程外,還銷往江西贛州,廣東梅州、汕頭、潮州等周邊區域。聯泰建設董事長黃學流與很多上杭的建築人一樣,在改革開放初期即南下闖特區。
黃學流是上杭縣南陽鎮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建築行業。經過30多年的艱辛打拼,當年的打工仔成長爲上杭縣建築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如今,聯泰建設已經是國家一級資質企業,握有八個一級建築資質,同時有鋼結構綠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安裝,房地產投資開發等,是一家多元化現代企業集團。黃學流一直有着深厚的家鄉情懷。企業發展起來之後,他不僅帶領一批又一批鄉親從事建築業發家致富,還爲家鄉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最近幾年,他的企業每年爲上杭貢獻稅收幾千萬元,在上杭縣建築企業納稅額排名中名列前茅。與此同時,他還支持家鄉慈善事業,扶危濟困,造福桑梓。像黃學流這樣,在外辦廠發展,最終選擇將企業總部落回上杭的建築企業家不在少數。 “生長於革命蘇區的閩西兒女,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緊緊跟着時代的步伐,懷揣夢想、開拓進取、敢爲人先,以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不甘人後的創新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打響了上杭‘建築之鄉’品牌,發揚了革命老區精神,開創了一片新天地。”黃學流說。敢爲人先 勇闖市場在外的老企業紛紛回鄉,不少新企業拔地而起,“中國建築之鄉”的招牌緣何越擦越亮?記者來到成立於1964年的福建才溪建設集團(簡稱“才建集團”)探尋奧秘。才建集團誕生在具有“將軍之鄉”和“建築之鄉”美譽的才溪。其前身是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爲“中國建築之鄉——上杭”的老牌骨幹建築施工企業。從鄉鎮集體企業到有限責任公司,再到如今的企業集團,“才建人”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歷經了改制、分立、合併、恢復等過程,目前已成爲集建築施工、房地產開發、建築勞務、物業管理、貿易和酒店經營於一體的集團型企業。“才溪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紅色記憶,作爲紅色聖地,她的聲名遠播久矣,紅色基因早已深深浸潤在每一位才溪兒女的血脈,成爲每一位才溪兒女鮮明的精神特質。”才溪建設集團董事長王永炘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才溪人民有3400多人蔘加了紅軍,在冊烈士962人,被共和國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有10名,還有省(部)地(師)級幹部20名,爲福建省之最,被譽爲“九軍十八師”。是聞名全國的“將軍之鄉”,是全國少有的“烈士之鄉”,是名副其實的“紅色聖地”。毛澤東曾在五年間三次來到這裡,寫下著名的《才溪鄉調查》,留下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普遍真理。如今,才溪精神代代相傳,引領着每一位才溪人活得樸素認真,活得擲地有聲。“幹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才溪模範先輩孕育了“聽黨的話,不怕犧牲,艱苦奮鬥,敢創第一”的才溪精神,並與歷史同行,代代相傳,成爲才溪人最寶貴的財富。據瞭解,爲充分發揮企業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才建集團黨支部以“紅土黨建”爲統領,結合“紅土元素”,整合利用集團內下屬公司各領域的黨建人才,積極組織開展“紅土先鋒”創建和“雙培雙創”活動,着力打造黨員踐行黨的宗旨、聯繫服務基層、推動經濟發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實踐平臺。王永炘告訴記者:“才建集團黨支部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已成立,企業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通過抓黨建助力和帶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才建人發揚‘聽黨的話、不怕犧牲、艱苦奮鬥、敢闖第一’的才溪精神和‘精益求精、敬業專注’的工匠精神,攻艱克難,積極服務各工程項目,使各項工程得以順利開展。”靠着敢闖敢拼的精神和“紅土先鋒”黨建工作的開展,如今,才溪建設集團已發展成爲一級建築企業,項目遍佈廣東、江西、雲南、遼寧等地,年產值也從改革開放之初的500多萬元升至30多億元。同時,爲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才溪建設集團黨支部還在全體黨員中積極開展爭創“黨員先鋒崗”活動。正是在黨建工作的帶動下,才溪建設集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有了顯著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力也得到了激發。“才建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今已走過近60年的風雨,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做百年企業、樹才建品牌’的企業宗旨,加強在建工程項目管理及質量安全動態監管,提高在建築項目創優和文明示範工地意識,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確保公司建築施工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達標率達100%。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揚才溪精神,帶領‘才建人’,實現我們才建‘百年企業’的夢想。”王永炘如是道。才溪作爲黨的羣衆路線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發揚優良傳統,堅持羣衆路線,做好羣衆工作,更是應有之義。才建集團始終堅持“求真務實、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嚴格做到誠信經營,自覺遵紀守法。積極參與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認真履行回報社會、關愛社會企業責任。自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集團上下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爲。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共籌集50餘萬元用於採購醫療物資用品,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抱團發展 勇擔責任建築業是龍巖傳統支柱產業,是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大關”的產業。全市現有建築業企業1037家。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380.39億元,建築業增加值401.86億元,增加值可比增速7.6%,佔全市GDP比重的14.0%,實現稅收入庫19.4億元,爲全市經濟發展貢獻重要作用。“獨木不成林,單打獨鬥難力拔千鈞,惟有抱團才能形成合力。在新形式、新機遇下,龍巖市建築業協會的存在,就是把龍巖建築企業商人凝聚起來,團結起來,讓大家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發展、互相壯大。”龍巖市建築業協會會長黃芸表示,也希望通過協會這個平臺,組織企業更好地奉獻社會,承擔責任。庚子年初,疫情肆虐。2020年1月27日,龍巖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康山醫院”,市建築業協會11家會員單位主動請纓,籌備資源。戰疫指揮部確定由福建榮建、新華夏建工、西安建築、恆億集團及西景市政園林5家公司共同承建“康山醫院”。次日,各公司組織人員、材料和設備,以最快的時間進場,配合設計人員和院方代表展開建設施工。在市領導及相關部門靠前指揮、一線協調下,5家企業克服困難,不計得失,連續奮戰,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實現了當年2月14日“康山醫院”的揭牌和交付使用。與此同時,龍巖建築人奉獻愛心,竭盡所能地在各地進行善款捐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3月初,全市260多家施工企業自願捐款捐物,累計捐款額達350萬元以上,充分體現了濃濃的家國情懷。黃芸表示,今後,協會將團結龍巖建築商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加強與政府機構、社會團體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會員之間、協會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促進企業發展,擴大商貿交流,打造一個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平臺,取長補短,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抱團發展。企業要講誠信、重品質、要專注、求創新,將“中國建築之鄉”這一品牌的影響力提高到更高層次。“目前,隨着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全國範圍內的建築企業都面臨着新的挑戰。我認爲,龍巖建築產業要實現更大發展,首先,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堅持創新;其次,企業要對國家、人民負責,承擔社會責任,打造精品,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發展;最重要的是,龍巖建築企業要團結在一起,纔能有更大發展。”鍾維育說。新藍圖,振奮人心;新開局,蓄勢待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建築龍商人將緊握奮鬥之槳、高揚實幹之帆,踐行龍商精神,艱苦奮鬥、團結奮鬥、不懈奮鬥,爲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貢獻力量。展望未來,黃芸充滿美好信心。(新週刊記者 高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