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的城市國際化策略
(圖/本報系資料照)
「#雙語教育、#外國觀光客、#城市國際化、#外商投資、#市政外交」這些熱門關鍵字在剛結束的地方選戰文宣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各縣市長候選人都極力強調想「跟國際接軌」的迫切,必須要打出幾張「國際牌」才能不落人後。身爲新任首都市長的蔣萬安首當其衝呼喊要「讓世界走進臺北」,但與其高喊一些令人琅琅上口的口號,筆者更樂見蔣市長能替臺北市的居民改善日常生活環境議題,否則鑑於前車,絢爛如煙火的國際化大餅,不久後很可能會淪爲蚊子館。
以下筆者就臺北的國際化方針,在此獻策予蔣市長:
一、提升城市外交的交流品質:筆者仔細觀察了過去城市外交的執行,認爲政府官員的出勤時間可以花在更有意義的城市建設與規畫上,而不是花上大把時間與他國城市官員開視訊會議,然後發新聞稿。臺北市過去如拉業績一般,陸續洋洋灑灑與50多個外國城市簽下了「姊妹市」等友好城市關係,多締結一個新歡城市,該任市長的外交成績單就能記上一支功。如果蔣市長上任後想與現有的友好城市做出更深的交流,可能需要請益時間管理大師該怎麼做。
二、力推臺北的賣點:縣市級單位不應只被動依賴觀光局等中央政府機構來做城市行銷,應該採取主動之姿,但很可惜筆者親眼見證了臺北市政府將城市行銷資源白白付諸流水。2020年筆者很榮幸應臺北市廣播電臺FM93.1之邀主持一檔廣播節目,推廣臺北市的生活資訊、產業環境、觀光宣導等舉措,加上討論城市國際化議題、並創造雙語環境。然而就如許多的公共政策與建設一樣,雖然企畫周詳,但很可惜後繼無力。
三、舉辦國際規模的活動賽事:這不但能讓臺北具有國際聲量,也能讓世界更認識臺灣。雖然也有反面聲量批評這類賽事主要是爲了拿到主辦權的市長面子加分,在地居民可能不會喜歡看到市政預算被花在這些活動上。但放眼過去臺北市所舉辦的一些國際活動與賽事,如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2025年夏季世界壯年運動會等,這些成功的國際活動都能讓遠道而來的外賓、外媒更認識臺北,對於城市國際形象能大大加分。
四、避開外媒:外國媒體若有機會採訪蔣萬安市長,他們最大的興趣會落在蔣家家族歷史或臺海關係,而不會把焦點放在他的市長身分,畢竟臺北市政府的教育、住房或交通等政策,不會是他們感興趣的重點。以英文母語者的角度,筆者雖然感謝他們試着用英文表達的心意,但仍衷心建議蔣市長避免接受外國媒體採訪,就算真的接受了訪問,筆者知道蔣市長的英文程度極好,但也最好使用中文受訪。
五、增加國民外交機會:每當有外國人士公開表達對臺灣的喜愛或支持,臺灣政府與民間都會特別開心。有趣的是,他們特別重視「從外國來的」挺臺言論或誇讚,但對於居住在臺灣本地的外籍人士似乎沒有特別喜愛。可能是所謂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其實這些外國人選擇來臺北居住,代表了他們對這個城市的選擇與許諾,他們或許更能作爲臺灣與他國之間的友好橋樑。
若新任的臺北市府團隊想要推廣臺北國際化,建議蔣市長可參考筆者的「城市外交三不策略」:不出國、不視訊會議、不受外媒採訪。若蔣市長能勤於市政、腳踏實地好好規畫執行臺北的日常市政治理,這將會是對臺北最好的國際宣傳。筆者深信臺北絕對有潛力打敗其他城市,成爲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化首都。(作者爲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