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德感“老三線”廠區的蛻變與延續

近年來,江津區德感街道強化黨建引領,聚焦“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結合“老三線”居民老齡化、廠區“老破舊”等特點,在社區更新、服務管理、治理機制上發力,讓“老三線”居民樂享社區養老、社區服務、社區生活。

黨建引領激活力 老舊廠區展新顏

爲進一步推動城市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德感街道以社區更新爲抓手,因地制宜優化組織體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老舊廠區高效迭代。

羣衆最迫切的訴求是什麼?城市更新如何做到羣衆的心尖上?前期,德感街道內的網格長、人大代表等走進社區、走近羣衆,傾聽他們的心聲,爲準確落實羣衆需求提供依據。

“1棟居民反映雨污管道要改造,2棟居民建議花池路邊石要拆除,3、4棟的居民呼籲修建幾個公廁……”在東方紅社區,社區黨委書記賴明學召集網格長、樓棟黨小組組長、黨員樓棟長、人大代表等針對社區更新改造一事進行集體商議。

樓棟黨小組組長和黨員樓棟長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組織協調和溝通,人大代表則發揮自己的行業領域優勢,積極獻言獻策。多方通力合作,更新改造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近年來,德感街道根據社區特點,因地施策爲民辦實事。針對“老三線”廠區每棟約30-40戶,每戶居民年均60歲以上,老齡化重度嚴重等問題,創新設置樓棟黨小組組長、黨員樓棟長和人大代表聯繫網格,將支部建在網格、黨小組設在樓棟、配強黨員樓棟長,把黨的活動拓展到居民小區,延伸至樓棟及居民戶。

如今,更新改造後老廠老院涅槃新生,老舊小區換了“新顏”、背街小巷穿了“新裝”、地下管網也重獲了“新生”。

精準施策優服務 創新管理煥生機

有了組織體系,如何讓“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落地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細化服務管理是關鍵。

德感街道聚焦“老三線”廠區年輕人流出多、老年人聚居多的特點,創新社區居民全流程服務管理機制,通過全方位收集問題、全覆蓋摸排需求,形成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根據實際需要,建立老年食堂,招募“一次辦好代辦員”,成立“爲老服務幫幫團”等,真正做到解年輕人之所難、應老年人之需。

“我父親之前腿受傷了,我們又都在外面打工,幸虧老年食堂的志願者每天幫忙送飯,我這才放心!”李大爺的兒子說。

李大爺前些日子腿腳不便,一日三餐成了難題。老年食堂志願者輪流排班爲李大爺送餐上門。

此外,德感街道還聚焦轄區高齡、獨居等特殊羣體,提供全程幫辦代辦等服務,讓“不會辦、辦不好、跑多次”的老年居民少跑路、不跑路,實現政策申請一次辦好。

一粥一飯,一次幫辦,全程服務,這些看似小事,實則是服務民生的大事。在一日三餐裡、在代辦幫辦中、在一朝一夕間,社區老人的晚年逐漸勾勒出幸福的輪廓,社區事務也愈發和諧穩定。

居民共治聚合力 “三線”精神永延續

刁孝華今年70歲,是原“三線企業”永進機械廠退休的一名老黨員,也是他所在樓棟的樓棟長。年輕時他就是個熱心腸,退休後他便主動擔起了樓棟長。

“我們樓棟老年人居多,一個摔跤可能就有生命危險,必須每天看看他們才放心吶!”一大早,刁孝華如往常一樣走訪,但獨居老人陳興玉家一直沒人開門,電話也沒人接,刁孝華意識到,“很有可能出事了!”。

刁孝華立即聯繫社區幹部、派出所民警,對陳興玉的家門進行開鎖。門打開後,發現陳興玉躺在地上。在社區兩委幹部和民警的幫助下,陳興玉被送往醫院成功救治。

陳興玉住院期間,德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考慮到陳興玉獨居且無子女,將她送進了養老院。刁孝華依舊跑上跑下,幫她辦手續,揹她做檢查。

一個老人幫扶另一個老人,就像是一個戰友攙扶着另一個戰友,也像極了他們年輕時爲響應“大三線”的號召在機械廠並肩戰鬥時的模樣。

如今,“三線”建設已成爲記憶,“三線”企業也已關閉,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卻在德感街道延續。(周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