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點一根火柴 照亮了臺灣百年的文化覺醒

簡秀枝》點一根火柴 照亮了臺灣百年的文化覺醒。(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點一根火柴,照亮了臺灣百年的文化覺醒之路,備極坎坷,也彌足珍貴。「百年追求-臺灣文化啓蒙運動紀念音樂會」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到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南北串連,普天同慶,最後在片尾彩蛋、復刻傳單飛舞、觀衆手機燈海中,高潮中作結。

早年文化菁英,用火柴點燃火花,指引這個世代,在政治覺醒中,過關斬將,留下百年可歌可泣的累累成果。我們究竟要爲下個百年的下一代,留下些什麼,成爲臺灣文化啓蒙臺北、高雄音樂會「百年追求」落幕後,另一個嚴肅話題。

日本統治臺灣的時期,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從醫病到醫國,蔣渭水發表「臨牀講義」,診斷臺灣社會「患了知識的營養不良症」,知識成爲最溫柔,也是最富含力量的方式,點着了臺灣民權復興曙光。

隨着時間推移,訴諸普及、理性,推動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倡言議會制度、辦理報紙,人民的知識崛起,逐漸掙脫統治思想的枷鎖。

而今,臺灣走過殖民統治、威權體制、到解嚴、開放,迎接自由、民主,文協的影響力,功不可沒。臺灣人的思想,在衝撞省思中,匍匐前進,轉型正義、語言平等法、婚姻平權、女性意識擡頭、教育改革、媒體自由,落實了當年文協的夢境與理想,相當不容易。

走出蕞薾島島,迎向國際社會,臺灣的改革仍在路上,如何踩着文協先賢烈士的腳步,完實知識,強壯膽識,在時代的巨輪下,繼續思辯,推動向前,讓臺灣世代,堅固典範,讓百年賢者的靈魂,得到寬慰,讓後起新秀,找到傳承奮進的路。

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迄今正好滿百年,這兩場強調「百年迴響,必不孤寂;文協薪火、民主再生」的慶祝音樂會,分別於11月16日與12月4日在北流、高流舉行,北南分進合撃,在醒思前進的力量,開枝散葉,蔚爲風潮。

由文化部指導,高市府文化局與中華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百年追求-臺灣文化啓蒙運動」的策劃團隊,非常用心,爬梳歷史,映照前生今世,也展望未來。

百年來臺灣政治發展,政權變化,臺灣民衆面對不同威權統治,走過的血淚滄桑,民主人權、婦女運動、同志平權,作了今昔對比。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臺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孫女彭雅倫、零時政府揪鬆團秘書長李佳珊等影音旁白中,拉出這一百年來的史實發展軸線,穿梭在舞臺演出者的表演上,生動翔實,令人刻骨銘心。

這兩場音樂會都是以「平權的齊放」、「土地的呼喚」、「歷史即未來」等3大主題。

首先,有關平權的齊放,口述,成爲傳承知識思想重要的文化之一。從當時傳遞知識的聲音藝術家(辯士講古)爲開端,1931年《桃花泣血記》的國語黑白默片,阮玲玉與金焰的遭遇,爲臺灣的影視啓蒙,朱頭皮連演帶唱,拉開精彩序幕。

第19屆臺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得主葉名樺、金曲歌后曹雅雯、影音雙棲全方位演出者鄭宜農等人演出,以舞蹈表述個人的自我實現,以及掙脫性別框架的枷鎖,更透過歌聲,呈現臺灣以多元包容建構平等權利的社會。

從階級到權益、從性別到平等,甚至到現今社會的百花齊放,肢體及舞蹈的力量,讓現場觀衆,感受了歷經百年的流動活力。

臺灣,這一塊土地上,有着許多說着不同語言的羣族存在,雖說語言不一樣,但熱愛土地的心情,並沒有不同。舞臺畫面轉化成爲一塊塊紀錄土地的日常畫布,透過畫家及攝影師的眼中,用着屬於自己溫暖堅定且樸實的方式,留下這屬於日常的美好。

當面對紛爭,反思社會開發與土地共存的關係,透過詩詞、畫作、攝影紀錄、歌曲等型態,形塑了「土地的呼喚」,把這座島嶼的自由景象,深刻記錄着,觀衆更深刻認識臺灣的土地人文之美,傳遞出美麗臺灣的軟性力量。

至於第三階段的「歷史即未來」,是跨時空的代表性歌曲,延續着屬於世代思想的覺醒,訴說各種社會脈絡思想的影像,把自由、平等、權益等普世價值,藉由電影畫面與臺詞,喚起民衆對於歷史的意識。雖說唱歌不能當飯吃,歌曲也不能成就革命,但卻能真切地點燃公平正義的火種。而壓軸演出的金曲最佳樂團滅火器,在《島嶼天光》之後,更帶來「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把臺灣各時期的變遷及特色,也繼續下一段追求自由的旅程,傳達音樂會「百年追求」的真諦。

兩個小時的節目,深刻誠懇,跨越了古典與現代音樂,融合電影、繪畫、雕塑、文學、詩詞、攝影及舞蹈作品,演出陣容跨領域、跨世代,更跨族羣,令人眼睛爲之發亮。

綜觀這兩場音樂會,演出者包括高雄市交響樂團、朱頭皮、曹雅雯、葉名樺、鄭宜農、馬彼得校長、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吳志寧、吳晟、林生祥、鍾永豐、大竹研、連俞涵、焦安溥、以莉・高露、金其禾 Dudu King、PUZZLEMAN、滅火器等,幾乎沒有冷場,引人入勝。

甫落成啓用不久的北流、高流的嶄新舞臺,彷彿成爲呈現歷史見證的舞臺,除了硬體設備,起落挪移,神速精準,背景影片圖像,栩栩如生,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指揮楊智欽,頂着一頭新捲髮,帶領擴大編制KSO成員,霸氣十足,呈現改編過管絃樂曲,細膩入微,層次分明。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交響樂型態,卻又結合閩南風味、客家心曲、山地原音,甚至流行嘻哈,挑戰性極高,爲了差異化,高雄場多了有趣彩蛋。

值得一提的是,高流音樂會尾聲時,白色傳單從天而降,灑滿會場,那是迴應1923年,蔣渭水等人到東京進行第二次臺灣議會期成運動請願,由臺灣第一位飛官謝文達,駕飛機在東京上空散發10萬張空飄傳單,彷彿回到時空膠囊中,文化協會百年紀念音樂會,果然鋪天蓋地,滿天飛舞。

1800個席位的高流,觀衆熱情滿滿,手機燈海照亮每一個角落,令人感動不已。謝謝高雄市副市長史哲一番盛情美意,讓我有機會從北流,聽到高流,兩場音樂會下來,除了感恩、感動之外,還有身爲臺灣人的驕傲感。

只是心裡一直翻騰着:百年前社會菁英,留下跨越世紀的覺醒與進步典範,而我們,又將留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下一個百年呢?!

在2021年的歲末年尾,紀念「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系列活動,逐漸接近尾聲,我們在敲鑼打鼓、賣命演出之後,下一步是什麼?值得大家咀嚼深思!

作者爲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