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安撫失智者的「錯認」 照顧者可先配合演出

失智症病患出現難以應付的精神行爲時,照顧者常無所適從。圖/「解鎖失智密碼」提供

當失智症病患逐漸退化,出現難以應付的精神行爲問題,如「錯認」、「誤認」時該怎麼辦?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建議,可以先配合演出,讓失智者覺得問題被解決,緩和情緒後,再進行溝通。

王寶英分享,曾有一位遊爺爺(化名)在機構住到以爲自己是房東,不只不許人任意進房,機構有新住客入住,遊爺爺還會生氣「秘書」未得他允許,任意讓人入住,王寶英便「身兼秘書」和遊伯伯報告:「房東先生,那些人是新入住的房客啦!大家規矩都很好,你不用擔心。」

未來20年 年增1萬失智者

國內失智症人口現況,據內政部去年底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中,就有1名失智者;80歲以上每5人就有1位。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未來20年,平均每年將增加約1萬名失智者,失智浪潮勢不可擋。

面對失智浪潮,如何預防或是延緩失智?前氣象主播李富城指出,當年妻子過世時,寂寞、孤獨、悲傷等情緒一擁而上,加上疫情導致無法出門造成嚴重憂鬱,曾在住家附近迷路15分鐘,在醫師判斷未來有罹患失智症風險後,他分享如何調適心情,善用手機設定提醒等科技幫助記憶。

增腦儲備 從興趣的事訓練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毛慧芬說,照顧者可以從失智者的生活經驗、背景等,從他們有興趣的事着手,尋找合適的訓練增加認知儲備,爲大腦增加「水位」,延緩失智。

除了個人的努力,開業診所院長陳乃菁指出,目前社會多認爲失智者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被照護,但失智者仍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可以獨自完成許多事,也期待被尊重、被友善對待,她呼籲社會應打破失智症標籤,才能迎接未來,邁入失智友善社區。

臺北榮總特約醫師王培寧分享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的看法,治療邁向精準,類似癌症的標靶治療,卻也面臨藥費昂貴、僅能延緩難以治癒等缺點。

第一線人員 分享照護故事

爲了讓社會大衆做好準備,讓在失智照護上無所適從的照顧者有明確的方向,聯合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同出版「解鎖失智密碼」一書,將1998年9月21日成立至今,陪伴超過25萬人次失智者及家屬,透過旗下6個長照機構的第一線照顧人員,分享最真實的照護故事及實用建議,亦集結衆領域共11名專家的分享,勾勒未來失智照護的藍圖。

《解鎖失智密碼》

「解鎖失智密碼」書封。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提供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即將於11月底上市

劃撥帳號:19920764

戶名: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請填妥書名、姓名、電話、地址、數量)

洽詢電話:02-8692-5588轉5616、2698(平日09:00-21:00 假日10:00-16:00)

即日起開放購買,定價420元,新書優惠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