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CEP 平衡印太經濟架構
(圖/中新社)
美國在去年11月宣佈將籌組「印太經濟架構」,商務部長雷蒙多宣稱該架構和中國無關,而是和美國與印太夥伴發展穩健商業和經濟關係有關。蔡政府隨後迅速熱情表態,希望加入這個內容其實並不清楚、甚至可能會傷及臺灣經濟利益的「架構」。即便如此積極配合美國,卻仍遭美國冷淡迴應,說並未考慮納入臺灣。
雖然內容還不清楚,但白宮發表的聲明卻已勾勒出架構的主要內涵,它將涉及貿易便利化、數位經濟與技術標準、供應鏈韌性、脫碳與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其他共同關係的領域,但卻未涉及關稅減讓。這其實讓人頗爲納悶,因看來內涵都是美國的需要,不知如何吸引印太國家參加。也可能是吸引力缺缺,才迄今遲遲未能推出。
目前,臺灣在政治上偏向美國,但經濟上因和大陸同文同種、距離最近,在陸方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道路之後,自然發展出密切的經貿關係。又因雙方量體差異大,臺灣若好好利用陸方市場,當然容易取得優異的經濟表現,這也是政治上主張和中國脫離的民進黨,卻在取得政權後還是務實、明智地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甚至超過國民黨的馬政府。
因此,不管我方最終是否會加入美國「印太經濟架構」,臺灣經濟是不能和大陸脫鉤的。甚至在周邊競爭國家都簽署大量FTA(自由貿易協定)、彼此貿易都相互撤除關稅之下,爲避免臺灣喪失貿易競爭力,必須努力突破目前「貿易協定匱乏」的狀況。但「貿易協定匱乏」的後果相當嚴重,20年來臺灣出口的成長率,已淪爲亞洲17個競爭經濟體的倒數第3名。
只是,另一個同在亞太地區、包括15個成員,但蔡政府避而不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纔是臺灣最需要加入的,因臺灣6成出口是到它的成員國去,而到CPTPP的只有2成。難道蔡政府不知?當然不是。主要是中國已是RCEP成員,而大陸習慣在國際舞臺排斥臺灣,蔡政府認爲申請RCEP會再次被北京杯葛。
然而,情況並非如此悲觀。其一,這是一個經濟整合協定,不涉及政治,臺灣以世貿組織(WTO)身分簽署貿易協定,是身爲WTO成員的臺灣擁有的權利,過去以此身分和非邦交國紐西蘭、新加坡簽署,也未遭到北京反對。其二,中國大陸在這次俄烏戰爭中,因未能和美歐立場一致而讓國際形象惡化,接受臺灣申請RCEP,可以扭轉其國際形象。
其三,藉RCEP讓兩岸經貿關係提升,彼此經濟更相互依賴,符合其經濟和政治利益。其四,兩岸ECFA目前懸在空中,接受臺灣申請加入RCEP,則兩岸必須全面諮商貿易自由化,自然解決了ECFA延宕對兩岸的尷尬。
而對臺灣而言,加入RCEP有如打了「貿易疫苗」,可以放心大膽地接受美國「印太經濟架構」,彼此取得平衡,何樂而不爲?(作者爲華梵大學兼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