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走基層丨魚肥蝦美 “新鮮”出天山

來源:石榴雲客戶端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天山雪峰,照耀在尼勒克縣三文魚養殖基地碧波盪漾的養殖池上,一羣羣活力四射的三文魚正歡快地遊弋。視線向南,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縣英艾日克鄉千畝水產養殖基地,一隻只“沙漠螃蟹”正“新鮮”上市。當提及南美白對蝦,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熱帶海島的蔚藍海域,但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地產南美白對蝦卻在鹽鹼地的溫棚中茁壯成長……

眼下,在地處內陸、被稱作“離海最遠的地方”——新疆,迎來“海鮮”大豐收。“蝦兵蟹將”紛紛上岸,爭相“躍”天山。

10月2日,在尼勒克縣的三文魚養殖基地,一羣羣三文魚在寬敞的網箱裡歡快地遊着。

“一個網箱直徑51米、深度25米左右,單個面積約三畝。養殖基地有35個這樣的生態環保養殖網箱,輔以數字漁業技術,應用上下游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水下清污機器人、半封閉式循環水生態養魚設備等智能化管理方式,提升漁業生產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姚丁香說。

伴隨着漁民整齊嘹亮的口號聲,捕撈作業正在進行,只見他們拉動漁網將魚聚攏,按下按鈕,大口徑吸魚泵自動將魚悉數吸入,魚兒們順着圓形管道緩緩“遊入”清洗罐進行降溫。出水2小時內,這些魚兒進入初加工車間,進行去內臟、清洗、遴選、分級、打包等一系列標準化作業,隨後,被迅速裝箱、裝入冷鏈車,一部分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至新加坡、俄羅斯、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另一部分根據客戶訂單進入深加工廠,做成魚柳、魚排、冷薰或熱薰三文魚產品。

新疆的水產品之所以能夠火爆出圈,背後是新疆水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養殖的迅速發展。

雖然地處西北內陸,氣候乾旱,沙漠、戈壁廣佈,但新疆也擁有良好的漁業發展條件。豐富的冷水資源和高山融雪優質水源,爲冷水魚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外,新疆的鹽鹼地也爲海水蝦、螃蟹等水產品的養殖提供了可能。

10月初,阿克蘇市潤澤農莊養殖基地剛剛結束南美白對蝦的清塘工作。

養殖基地負責人周京森介紹,養殖基地有兩個塘子佔地16畝,水是來自天山的雪水,蝦苗是從海南引進的,養殖方式是“海蝦淡養”。

“海蝦淡養”指的是把海蝦放在淡水裡養殖,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讓海蝦適應新疆的淡水環境。

如何讓海蝦適應淡水環境?周京森說:“蝦苗引進後,先在淡化池中進行養殖,之後再通過每天定時定量加入淡水,逐漸把池中水的鹽度降下來,讓蝦苗適應本地環境。經過七八天時間,蝦苗就可以放進大塘裡養殖。”

不僅能在鹽鹼地裡養海蝦,沙漠裡也能產螃蟹。

不久前,墨玉縣喀瓦克鄉南坪水庫的中華絨螯蟹經過5個月養殖,成功“遊”入國內生鮮市場。這批產自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中華絨螯蟹來得並不容易。4年前,和田科暉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把陽澄湖蟹苗投進水庫,開始養殖螃蟹,通過一系列科學養殖技術,摸索出一條在沙漠水庫養螃蟹的致富路。目前,基地蟹苗成活率已高達98%。

今年4月,該公司投放了超10噸中華絨螯蟹蟹苗,經過5個月自然生長,螃蟹成熟,目前已銷往全國各地。

近日,麥蓋提縣巴紮結米鎮亞胡木丹村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連片的蝦塘裡,工人們划着小船忙着收網捕蝦。

麥蓋提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是全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全縣沙化土地佔比近90%。養殖基地負責人吳志友說,在這樣的地方養龍蝦,過去想都不敢想。

“今年是我們養殖澳龍的第四個年頭,每年4月中旬投入蝦苗後,我們嚴格把控水質,控制好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此外,每年日照市對口支援麥蓋提縣工作指揮部都會派技術員過來指導,我們也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總結經驗,現在產量逐年上升。今年8月到目前,我們已經捕撈了七、八噸澳龍,銷往疆內外市場。”吳志友說。

近年來,隨着新疆水產品供給體系越來越完善,水產品產量也持續攀升,2023年更是達到了18.39萬噸,穩居西北五省區第一。新疆“海鮮”種類繁多,包括三文魚、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雪蟹等,這些產自天山腳下、沙漠邊緣的水產品,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市場青睞。

阿勒泰的螃蟹、尼勒克的三文魚、阿克蘇的南美白對蝦、麥蓋提的澳龍、且末的海洋魚、和田的綜合水產養殖……如今,新疆“海鮮”不僅僅是一個地域特產的標籤,它融合了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情,更是新疆向世界展示其多元文化與生態奇蹟的窗口。(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